

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东汉辞赋家、道家。自幼聪慧,博览群书。王莽当政时,隐居不仕。幼有奇才,二十岁而博通群书。王莽时,不肯出仕。义军起,投更始帝部下;因后降刘秀,故不被重用,出为曲阳县令。在此期间,由于结交外戚,迁为司隶从事,然亦由此而得罪,免官归里,闭门自保。建武末年曾上疏自陈,犹不被任用,故作《显志赋》以自励。
所谓"久栖迟于小官,不得舒其所怀。抑心折节,意凄情悲",正是他写此赋的缘由。赋中借史实以讽谕时政,借追慕古人而抒发其郁抑不平。陆机《遂志赋序》、江淹《恨赋》均举此以为怨、恨的事例。赋用骚体形式写成,词意每仿效楚辞,终以文过其实,显得空洞,感人不深。然而它继王褒《洞箫赋》之后,多用骈偶辞句,对魏晋六朝骈俪文风影响较大。
汉光武时,为曲阳令,迁司隶从事.因与外戚显贵交通被贬黜,闭门自保,潦倒而死。在哲学上。提出"贵玄"的概念,主张追求玄虚,离尘绝俗,寂寞存神,象"至人"那样隐约而得道。他写道:"嘉孔丘之知命兮,大老聃之贵玄。德与道其孰宝兮?名与身其孰亲?陂山谷而闲处兮?守寂寞而存神。夫庄周之钓鱼兮,辞卿相之显位。於陵子之灌园兮,似至人之仿佛。盖隐约而得道兮,羌穷悟而入术;离尘垢之窈冥兮,配乔松之妙节"(《显志赋》)。强调"贵玄"与文治武功势不两立。竭力反对战争及精于兵道的显赫人物如孙武、白起以及积极干预时政的纵横家苏秦、张仪,竭力反对叱咤风云的秦始皇与李斯。不仅反对商鞅、韩非的法术,而且主张消灭先王的法则,认为一切能够建功立业的思想和行为都在诅咒之列。他写道:"疾兵革之浸滋兮,苦攻伐之萌生;沉孙武于五湖兮,斩白起于长平;恶丛巧之乱世兮,毒纵横之败俗;流苏秦于洹水兮,幽张仪于鬼谷。澄德化之陵迟兮,烈刑罚之峭峻;燔商鞅之法术兮,烧韩非之说论;消始皇之跋扈兮,投李斯于四裔;灭先王之法则兮,祸漫淫而弘大"(同上)。把离尘绝俗的"真人"作为追求的最高目标,主张放浪形骸,任性逍遥,以便养志与养仙。他写道:"游精宇宙,流目八结","跃青龙于沧海兮,豢白虎于金山;凿岩石而为室兮,托高阳以养仙。神雀翔于鸿崖兮,玄武潜于婴冥","游精神于大宅兮,抗玄妙之常操。处清静以养志兮,实吾心之所乐","钦真人之德美兮,淹踌躇而弗去。"(同上)用"贵玄"思想否定事物的质的规定性,认为一切事物包括人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进退无主,屈伸无常"(同上),因而主张"恬然肆志",任性之所适而屈伸进退。《后汉书》卷二八(上)有传。
著作有赋、谏、铭、说等50篇,今佚,明人辑有《冯曲阳集》。冯衍《显志赋》前有序文,慷慨自论作赋缘由及主旨,表示自己二十余年来,虽然正身直行 , 好俶傥之策 ,但时莫能听用其谋 ,故喟然长叹,自伤不遭 ,只有退而幽居新丰之东,鸿门之上的祖茔, 游精宇宙,流目八纮。历观九州山川之体,追览上古得失之风,悯道陵迟,伤德分崩 ,并眇然有思陵云之意。于是仿效屈原《离骚》、《哀郢》、《涉江》的笔法风格,抒发了个人遭时不遇的忧愤不平,艺术个性有所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