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版本 古籍名称,卷数,著者,版本
〈韦斋集〉 十二卷 〔南宋〕 朱松 〈玉澜集〉 一卷 〔南宋〕 朱槹 .四部丛刊续编景印明刻本
〈沈忠敏公龟溪集〉 十二卷 〔宋〕 沈与求 〈校勘记〉 一卷 〔中华民国〕 张元济 .四部丛刊续编景印明刻本
〈北山小集(北山集)〉 四十卷 〔宋〕 程俱 .四部丛刊续编景印宋钞本
〈嵩山文集〉 二十卷 〔北宋〕 晁说之 〈负薪对校勘表〉 一卷 〔中华民国〕 张元济 〈附录〉 三卷 .四部丛刊续编景印旧钞本
〈山谷外集诗注〉 十四卷 〔北宋〕 黄庭坚 〔宋〕 史容 .四部丛刊续编景印元本
〈庆元府雪窦明觉大师颂古集〉 一卷 〈祖英集〉 二卷 〈瀑泉集〉 一卷 〈拈古〉 一卷 〔北宋〕 重显 .四部丛刊续编景印宋刻本
〈李丞相诗集(李丞相诗)〉 二卷 〔五代十国南唐〕 李建勋 〈校勘记〉 一卷 〔中华民国〕 张元济 .四部丛刊续编景印宋刻本
〈周贺诗集(中唐周贺诗、周贺诗)〉 一卷 〔唐〕 周贺 .四部丛刊续编景印宋刻本
〈朱庆余诗集(中唐朱庆余诗)〉 一卷 〔唐〕 朱庆余 .四部丛刊续编景印宋刻本
〈郑守愚文集(云台编)〉 二卷 〔唐〕 郑谷 〈校勘记〉 一卷 〔中华民国〕 胡文楷 .四部丛刊续编景印宋刻本
〈宋之问集〉 二卷 〔唐〕 宋之问 〈校勘记〉 一卷 〔中华民国〕 张元济 .四部丛刊续编景印明刻本
〈东皐子集〉 三卷 〔唐〕 王绩 .四部丛刊续编景印明钞本
〈括异志〉 十卷 〔宋〕 张师正 .四部丛刊续编景印宋钞本
〈续幽怪录〉 四卷 〔唐〕 李复言 .四部丛刊续编景印南宋书棚刻本
〈桯史〉 十五卷 〔南宋〕 岳珂 .四部丛刊续编景印元刻本
〈清波杂志〉 十二卷 〔南宋〕 周辉 〈校勘记〉 一卷 〔中华民国〕 张元济 .四部丛刊续编景印宋刻本
〈挥麈前录〉 四卷 〈第三录〉 三卷 〔南宋〕 王明清 〈后录〉 十一卷 〈余话〉 二卷 .四部丛刊续编景印宋钞本
〈云仙杂记〉 十卷 〔唐〕 冯贽 .四部丛刊续编景印明刻本
〈云溪友议〉 三卷 〔唐〕 范摅 〈校勘记〉 一卷 〔中华民国〕 张元济 .四部丛刊续编景印明刻本
〈愧郯录〉 十五卷 〔南宋〕 岳珂 .四部丛刊续编景印宋刻本
〈梦溪笔谈〉 二十六卷 〔北宋〕 沈括 .四部丛刊续编景印明刻本
《梦溪笔谈》二十六卷,北宋沈括所撰,四部丛刊续编景印于明刻本。是书乃沈氏晚年所作,集其平生见闻、学术心得及异闻杂说。自天文、地理、历法、律历、医药、卜筮、器用以至人事变迁,无所不包,足见其学识渊博,涉猎广泛。 首卷论天文象数,详述日月星辰之运行,与历法之推算,其言多本于古法,而有所损益,推陈出新,实为当时天文之指南。次卷述地理山川之形胜,以及物产之丰瘠,其所述南北异俗,山川之势,颇得其实。至于律历,则详辨古制之得失,兼论音律之玄妙,其言多出于己之独见。 医药卜筮,亦为书中之重点,沈氏于此,多本于《黄帝内经》及《伤寒论》等经典,兼采众家之说,成其独到之见解。器物之用,如度量衡、乐器、兵器等,沈氏亦不遗余力,详述其制,考其源流,于后世有考据之益。 至于人事,则详录当时之风俗、政事、官制、科举等,足以窥见北宋之时事风貌。其中所记异闻杂说,如仙人鬼怪、奇异草木等,虽属小说家语,然亦有助后人解颐。 是书之体例,分门别类,条理清晰,然亦不囿于成规,随事而书,颇有随笔之趣。其文笔质朴,不事雕饰,然议论精辟,往往切中肯綮,实为北宋学术笔记之典范。 沈括博学多才,其著作不独《梦溪笔谈》,尚有《长兴集》、《补笔谈》等,然是书为其毕生学问之精华,影响深远,为后世所重。明人重其书,因而有此刻本,四部丛刊续编,影印行世,以便后人研读。
〈容斋随笔〉 十六卷 〈三笔〉 十六卷 〔南宋〕 洪迈 〈续笔〉 十六卷 〈四笔〉 十六卷 〈五笔〉 十六卷 .四部丛刊续编景印宋刻本并配明弘治活字印本
〈饮膳正要〉 三卷 〔元〕 忽思慧 .四部丛刊续编景印明刻本
〈啸堂集古录〉 二卷 〔南宋〕 王俅 .四部丛刊续编景印宋刻本
〈法书考〉 八卷 〔元〕 盛熙明 .四部丛刊续编景印旧钞本
〈图画见闻志〉 六卷 〔宋〕 郭若虚 .四部丛刊续编景印元钞本
〈棠阴比事〉 二卷 〔宋〕 桂万荣 .四部丛刊续编景印元钞本
〈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三卷 〈纲领〉 一卷 〔元〕 程端礼 .四部丛刊续编景印元刻本
〈龟山先生语录〉 四卷 〔北宋〕 杨时 〈后录〉 二卷 〈校勘记〉 一卷 〔中华民国〕 张元济 .四部丛刊续编景印宋刻本
〈张子语录〉 三卷 〔宋〕 张载 〈校勘记〉 一卷 〔中华民国〕 张元济校勘 〈后录〉 二卷 .四部丛刊续编景印宋刻本
《张子语录》是宋代著名理学家张载的言论集,收录了其哲学思想、政治观点及教育理念等。张载,字子厚,号横渠,是北宋五子之一,其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本书通过问答形式,展现了张载对“气”、“理”、“性”等核心概念的深刻见解,尤其是“气一元论”和“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区分,对宋明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宋刻本《张子语录》作为珍贵古籍,保留了张载思想的原始风貌,是研究宋代哲学的重要文献。四部丛刊续编景印此本,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为现代学者提供了可靠的文本依据。
本网所整理收集的公共领域版权的古籍电子版,均来自网络,仅用于交流、学习,非商业用途。如个别有侵权嫌疑,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