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章算術九卷,三國魏劉徽注,唐李淳風等注釋,音義一卷,宋李籍撰。算經十書之一。出於眾人之手,集先秦、秦漢時數學成就,迭經修補,漸成現今定本,作者不詳。現傳本約成書于東漢初,至遲于東漢和帝時已編定。經西漢數學家張蒼、耿壽昌等增刪,有魏晉時劉徽、唐李淳風等注解本。
收二百四十六例題共九章,分別為:方田、栗米、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勾股。自唐朝始,成為曆代數學教科書。記載當世最先進分數四則運算及比例演算法。開平方和開立方方法,並在此之上有求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般數值解法,亦載聯立一次方程解法,所載負數概念、正負數加減法運算法則是世界數學史上最早記載。朝鮮、日本亦曾用作教本,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
此為四部叢刊景印微波榭刻本。劉、李注本于宋時有北宋元豐七年秘書省刻本、南宋嘉定年鮑澣之刻本。明永樂大典依據九章名義分類抄錄,至清朝初年並未散佚。明代留心古典數學者寡,九章算術亦無新刻本面世,且宋代遺留舊書也漸次散佚。清初南京黃虞稷家藏南宋刻本,然僅存方田、粟米、衰分、少廣、商功五章。一六七八年梅文鼎至南京應鄉試時曾于黃家翻閱。此殘本於乾隆中為曲阜孔繼涵所得,嘉慶中為陽城張敦仁所得,今存上海圖書館。常熟毛扆於一六八四年向黃家借鈔得一影宋鈔本。此影宋殘本於乾隆中轉入清宮,為天祿琳琅閣藏書,今存故宮博物院。乾隆三十八年開四庫全書館,婺源戴震充四庫全書纂修及分校官。次年,戴震從永樂大典中抄集九章算術九卷,并校勘。四庫全書本和武英殿聚珍版本皆有戴震校訂文字和補圖。商務印書館刊行叢書集成本是據武英殿本排印。戴震兒女親家孔繼涵刻微波榭本算經十書,九章算術九卷採用戴震校定本「遠不如武英殿本」。此後依據微波榭本翻刻者有常熟屈曾發重刻本、南昌梅啟照算經十書本和商務印書館萬有文庫本、四部叢刊本等。
嘉慶年鍾祥李潢撰九章算術細草圖說,采微波榭本作底本,校正錯誤文字頗多。戴震所謂「舛誤不可通」而無法校訂之文句,經李潢校訂多能文從字順易理解。然遇戴震誤改原文處,其未糾正。方程章最末題劉徽注中,敘述兩個「新術」演算程式,文字冗長,數字繁瑣,舊刻本訛文奪字諸多,不易整理。李潢友人戴敦元、李銳各代為校正一術。李潢照錄二者校定稿作入細草圖說。又均輸章第八題答數、術文和李淳風等注文俱有訛字,李潢未能訂正,沈欽裴於李潢謝世後校編輯付刻時代為校正。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曰:謹案九章算術,蓋周禮保氏之遺法,不知何人所傳。永樂大典引古今事通曰:王孝通言,周公制禮有九章之名,其理幽而微,其形秘而約。張蒼刪補殘闕,校其條目,頗與古術不同云云。今考書內有長安上林之名。上林苑在武帝時,蒼在漢初,何緣預載?知述是書者在西漢中葉後矣。舊本有注,題曰劉徽所作。考晉書稱魏景元四年劉徽注九章,然注中所云晉武庫銅斛,則徽入晉之後又有增損矣。又有注釋,題曰李淳風所作。考唐書稱淳風等奉詔注九章算術爲算經十書之首,國子監置算學生三十人,習九章及海島算經,共限三歲,蓋卽是時作也。北宋以來,其術罕傳,自沈括夢溪筆談以外,士大夫少留意者,書遂幾於散佚。洎南宋慶元中,鮑澣之始得其本於楊忠輔家,因傳寫以入秘閣,然流傳不廣。至明又亡。故二三百年來,算術之家未有得覩其全者。惟分載於永樂大典者依類裒輯,尚九篇具在。考鮑澣之後序,稱唐以來所傳舊圖,至宋已亡。又稱盈不足方程之篇咸闕淳風注文。今校其所言,一一悉合,知卽慶元之舊本。蓋顯於唐,晦於宋,亡於明,而幸逢聖代表章之盛,復完於今。其隱其見,若有數默存於其間,非偶然矣。謹排纂成編,並考訂訛異,各附案語於下方。其注中指狀表目,如朱實、青實、黃實之類,皆就圖中所列而言,圖旣不存,則其注猝不易曉。今推尋注意,爲之補圖,以成完帙。算數莫古於九數,九數莫古於是書。雖新法屢更,愈推愈密,而窮源探本,要百變不離其宗。錄而傳之,固古今算學之弁冕矣。
寅虎年鵬為文化僅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