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傳曰:「東方,易經地上之木觀。故木於人,威儀容貌。木者,春生氣之始,農之本。無奪農時,使民歲不過日,行什一之稅,無貪欲之謀,則木氣從。如人君失威儀,逆木行,田獵馳騁,不反宮室,飲食沈湎,不顧禮制,出入無度,多發繇役,以奪民時,作姦詐,以奪民財,則木失其性[00773]矣。蓋以工匠之輪矢者多敗,故曰木不曲直。」宋泰豫元年,京師祗垣寺皂莢樹枯死。昇明末,忽更生花葉。京房易傳曰:「樹枯冬生,不出年,國喪,君亡。」其占同。宋氏禪位。
建元元年,朱爵𦨵?華表柱生枝葉。
建元初,李生毛。
年,武陵沅頭都尉治有桑樹,方冬生葉。京房易傳曰:「木冬生花,天下有喪。」其占同。後年,宮車晏駕。[00774]
四年,巴州城西古樓脚柏柱數百年,忽生花。
永明六年,后崗柏木長尺四寸,「后」南監本、殿本、局本作「石」。廣四寸半,化石。時車駕數游幸,應本傳「木失其性」。
永明中,𦨵?一舶無故自沈,艚中無水。
隆昌元年,廬陵王卿齋屋梁柱際無故出血。建武初,始安王遙光治廟,截東安寺屋以直廟垣,截梁,水出如淚。
貌傳曰:「失威儀之制,怠慢驕恣,謂之狂,則不肅矣。下不敬,則上無威。天下旣不敬,肆其驕恣,[00775]肆之則不從。夫不敬其君,不從其政,則陰氣勝,故曰厥罰常雨。」
永明八年四月,己巳起陰雨,晝或暫晴,夜時星月,連雨積霖,至十七日乃止。
十一年四月辛巳朔,去月戊寅起,而其間暫時晴,從四月一日陰雨,晝或日,夜乍月,回復陰雨,至七月乃止。
永泰元年十月十九日雨,至永元元年五月十一日乃晴。京房易曰:「冬雨,天下饑。春雨,[00776]有兵。」時虜寇雍州,餘應本傳。
傳曰:「雨雪,猶庶征之常雨,然有甚焉。雨,陰。雨雪者,陰之畜積甚。一曰與水同象,曰攻雪耳。」
建元年閏月己丑,雨雪。
年十一月,雨雪,或陰或晦,八十餘日,至四年月乃止。
傳曰:「雷於天地長,以其首長萬物,與之出入。故雷出萬物出,雷入萬物入。夫雷者,人君之[00777]象,入則除害,出則興利。雷之微氣以正月出,其有聲者以月出,以八月入,其餘微者以九月入。冬月雷無出者;若是陽不閉陰,則出涉危難而害萬物。」
建元元年十月壬午,夜電光,因雷鳴。
十一月庚戌,電光,有頃雷鳴,久而止。
永明五年正月戊申,夜西北雷聲。
六年十月甲申,夜陰細雨,始聞雷鳴於西北上。
七年正月甲,夜陰,雷鳴西南坤宮,隆隆一聲[00778]而止。
八年正月庚戌,夜雷起坎宮水門,其音隆隆,一聲而止。
九年月丙,西北有電光,因聞雷聲隆隆,仍續十聲而止。
十年月庚戌,夜南方有電光,因聞雷聲隆隆相續,丁亥止。
十月庚,電雷起西北。
十一月丁丑,西南有光,因聞雷聲隱隱,再聲而[00779]止。西南坤宮。
十月甲申,陰雨,有電光,因聞西南及西北上雷鳴,頻續聲。
丙申,夜聞西北上雷頻續聲。
辛亥,雷雨。
傳曰:「雨雹,君臣之象。陽之氣專雹,陰之氣專霰。陽專而陰脅之,陰盛而陽薄之。雹者,陰薄陽之象。霰者,陽脅陰之符。春秋不霰者,猶月蝕。」[00780]
建元四年五月戊午朔,雹。
永明元年九月乙丑,雹落如蒜,須臾乃止。
十一年四月辛亥,雹落如蒜,須臾滅。
貌傳曰:「上失節而狂,下怠慢而不敬,上下失道,輕法侵制,不顧君上,因以薦饑。貌氣毀,故有雞禍。」「一曰水歲雞多死及怪,亦是。上下不相信,臣姦宄,民寇盜,故曰厥極惡。」「一曰民多被刑,或形貌醜惡,風俗狂慢,變節易度,則輕剽奇怪之服,故曰時則有服妖。」[00781]
永明中,宮內服用射獵錦文,騎射兵戈之象。至建武初,虜寇。
永明中,蕭諶開博風帽後裙之制,破後帽。世祖崩後,諶建廢立,誅滅諸王。
永明末,民間制倚勸帽。及海陵廢,明帝之立,勸進之,倚立可待。
建武中,帽裙覆頂;東昏時,以裠應在下,而今在上,不祥,斷之。羣下反上之象。
永元中,東昏侯自造遊宴之服,綴以花采錦繡,[00782]難得詳。羣造四種帽,帽因勢名:一曰山鵲林者,詩云「鵲巢,夫人之德」,東昏寵嬖淫亂,故鵲其林藪;曰「兔度坑」,天意言天下將有逐兔之;曰「反縛黃離嘍」,黃口鳥,反縛,面縛之應;四曰「鳳皇度橋」,鳳皇者嘉瑞,橋,梁王宅處。
貌傳曰:「危亂端,則天地之異生。木者青,故曰青眚,惡祥。凡貌者,金沴木,木沴金,衡氣相通。」[00783]
延興元年,海陵王初立,文惠太冢上有物如人,長數丈,青色,直上天,有聲如雷。
火,南方,揚光輝,出炎𤓀?明者。人君向明而治,蓋取其象。以知人分,讒佞旣遠,羣賢在位,則明而火氣從矣。人君疑惑,棄法律,不誅讒邪,則讒口行,內間骨肉,外疏忠臣,至殺世,逐功臣,以妾妻,則火失其性,上災宗廟,下災府榭,內熯本朝,外熯闕觀,雖興師衆,不能救。
永明年正月,甲夜西北有野火,光上生精。西[00784]北有四,東北有一,並長七八尺,黃赤色。
月庚午,丙夜北面有野火,光上生精,長六尺;
戊夜有一枚,長五尺,並黃赤色。
四年正月丁亥,夜有火精處。
閏月丁巳,夜有火精四所。
十月辛酉,夜東南有野火精枚。
五年十月丙寅,夜西北有野火,火上生精,一枚,長尺,黃白色。
六年十一月戊申,夜西南及北面有野火,火上[00785]生精,九枚,竝長尺,黃赤色。
九年月丙寅,甲夜北面有野火,火上生精,枚,西北一枚,並長尺,須臾消。
永元年八月,宮內火,燒西齋璿儀殿及昭陽、顯陽等殿,北至華林牆,西及秘閣,凡屋千餘間。「凡」南監本、毛本、殿本、局本並作「北」,連上讀。京房易傳曰:「君不思道,厥妖火燒宮。」秘閣與春秋宣榭火同,天意若曰,旣無紀綱,何用典文!
年冬,京師民間相驚云,當行火災,南岸人家[00786]往往於籬間得布火纏者,云公家以此禳之。
年正月,豫章郡天火燒千餘家。京房易占曰:「天火下燒民屋,是謂亂治殺兵作。」是年,臺軍與義師偏衆相攻於南江諸郡。
年月,乾和殿西廂火,燒屋十間。是時西齋旣火,帝徙居東齋,高宗所住殿。與燒宮占同。
傳曰:「犯上者不誅,則草犯霜而不死。或殺不以時,在殺生失柄,故曰草妖。」一曰:「草妖者,[00787]失衆之象。」
永元中,御刀黃文濟家齋前種昌蒲,忽生花,光影照壁,成五采,其兒之,餘人不。少時,文濟被殺。
劉歆視傳有羽蟲之孽,謂雞禍。班固案易雞屬巽,今以羽蟲之孽類是,依歆說附視傳云。建武年,有鳥集建安,形如水犢。其年,郡水。
年,鳥集東陽郡,太守沈約表云:「鳥身五[00788]采,赤色居多。」案樂緯葉圖徵云:「焦朋鳥質赤,「朋」當作「明」。按五方神鳥,南方曰焦明,見說文鳥部鷫字。至則水之感。」
永明年四月,烏巢內殿東鴟尾。
年,鳥集會稽上虞。其年,縣水。
傳曰:「維水沴火。」曰:「赤眚赤祥。」
建武四年,王晏德元所居帷屏,無故有血灑之,少日而散。南監本、毛本、殿本、局本「少日而散」下有「晏尋被誅」四字。
思心傳曰:「心者,土之象。思心不睿,按「睿」當作「容」,說詳錢大昕廿二史考異及王念孫讀書雜志。其過在瞀亂失紀。風於陽則君,於陰則臣之象,專[00789]恣而氣盛,故罰常風。心五主,猶土五行主。」一曰:「陰陽相薄,偏氣陽多風,其甚常風。陰氣多者,陰而不雨,其甚常陰。」一曰:「風宵起而晝晦,以應常陰同象。」
建元元年十一月庚戌,風夜暴起,雲雷合冥,從戌亥上來。
四年十一月甲寅,酉時風起駃,至更雪落,風轉浪津。
永明四年月丙寅,巳時風迅急。[00790]
十一月己丑,戌時風迅急,從西北戌亥上來。
五年五月乙酉,時風迅急,從西北戌亥上來。
七年正月丁卯,陽徵陰賊之日,時加,風起迅急,從北方丑上來,暴疾浪津,寅時止。
八年六月乙酉,加時,「時加子」殿本作「時加子」。風起迅急,暴疾浪津,發屋折木,塵沙,從西南未上來,因雷雨,須臾,風微雨止。
九年七月甲寅,陽羽廉貞之日,時加亥,風起迅急,從東方來,暴疾彭勃浪津,至乙卯陰賊時漸[00791]微,名羽動羽。
九月乙丑,時加未,雷,驟雨,風起迅急,暴疾浪津,從西北戌上來。
十月壬辰,陽羽姦邪之日,時加丑,風起從北方丑上來,暴疾浪津,迅急,塵埃,五日寅時漸微,名羽動宮。
十年正月辛巳,陽商寬之日,時加寅,風從西北上來,暴疾浪津,迅急,揚沙折木,酉時止。
月甲辰,陽徵姦邪之日,時加辰,風起迅急,從[00792]西北亥上來,暴疾彭勃浪津,至酉時止。
月丁酉,陽徵廉貞之日,時加未,風從北方丑上來,迅急,暴疾浪津,戌時止。
七月庚申,陰角貪狼之日,時加午,風從東北丑上來,迅急浪津,至辛酉巳時漸微。
十一年月庚寅,陽角廉貞之日,時加亥,風從西北亥上來,迅疾浪津,丑時漸微,角動角。
七月甲寅,陽羽廉貞之日,時加巳,風從東北寅上來,迅疾浪津,發屋折木,戊夜漸微,羽動徵。[00793]己巳,陽角寬之日,時加未,風從戌上來,暴疾,良久止,角動商及宮。
凡時無專恣,疑是陰陽相薄。
建昌元年月乙酉,「建昌」殿本作「建武」。按齊無「建昌」年號。未時風起,浪津暴急,從北方上來,應本傳瞀亂。
建武年、年、四年,每秋七月、八月,輒風,吳尤甚,髮屋折木,殺人。京房占:「獄吏暴,風害人。」時帝嚴刻。
永元元年七月十日,風,京師十圍樹及官[00794]府居民屋皆拔倒,應本傳。
傳曰:「山之於地,君之象。山崩者,君權損,京陵易處,世將變。陵轉澤,貴將賤。」
建元年夏,廬陵石陽縣長溪水沖激山麓崩,長六七丈,下得柱千餘口,皆十圍,長者一丈,短者八九尺,頭題有古文字,不可識。江淹以問王儉,儉云:「江東不閑隸,此秦時柱。」後年宮車晏駕,世變之象。
永明年秋,始興曲江縣山崩,壅底溪水成陂。[00795]京房占:「山崩,人主惡之。」
傳曰:「雷電所擊,蓋所感。皆思心有尤之所致。」
建元年閏六月丙戌,戊夜震電。
四年五月五日,雲雹暗都,「雲」殿本作「雷」。雷震于樂游安昌殿,電火焚蕩盡。
永明八年四月六日,雷震會稽山陰恒山保林寺,刹上四破,電火燒塔,下佛面窗戶不異。
永明中,震東宮南門,南監本、殿本、局本「震」上有「雷」字。無所毀,殺食官一人。[00796]
十一年月,震于東齋,棟崩。左右密欲治繕,竟陵王良曰:「此豈可治!留之志吾過,且旌天之愛我。」明年,良薨。
傳曰:「土氣亂者,木金水火亂之。」
建武年月丁巳,地震。
永元元年七月,地日夜十八震。
九月十九日,地五震。
金者,西方,萬物旣成,殺氣之始。其于王,兵戎戰伐之道。王者興師動衆,建立旗鼓,仗旄[00797]把鉞,以誅殘賊,止暴亂,殺伐應義,則金氣從。工冶鑄化,革形成器。人君樂侵陵,好攻戰,貪城邑,輕百姓之命,人民不安,內外騷動,則金失其性。蓋冶鑄不化,水滯固堅,「水」局本「冰」。按漢書五行志作「冰」,補註引劉敞云「冰音凝」。故曰金不從革,曰維木沴金。
建武四年,明帝出舊宮送豫章王第女綏安主降嬪,還上輦,輦上金翅無故自折落地。
言傳曰:「言易之道,西方曰兌,口。人君過差無度,刑法不一,斂從其重,或有師旅,炕陽之節,若[00798]動衆勞民,是言不從。人君旣失衆,政令不從,孤陽持治,下畏君之重刑,陽氣勝則旱象至,故曰厥罰常陽。」
建元年,旱,時有虜寇。
永明年,旱,明年,唐㝢之起。
建武年,旱,時虜寇方盛,皆動衆之應。
言傳曰:「下旣悲苦君上之行,畏嚴刑而不敢正言,則必先發於歌謠。歌謠,口。口氣逆則惡言,或有怪謠焉。」[00799]
宋泰始旣失彭城,江南始傳種消梨,先時所無,百姓爭欲種植。識者曰:「當有姓蕭而來者。」十餘年,齊受禪。
元徽中,童謠曰:「襄陽白銅蹄,郎殺荊州兒。」後沈攸之反,雍州刺史張敬兒襲江陵,殺沈攸之元琰等。
永明元年元日,有人發白虎樽,旣醉,與筆札,不知所道,直云「憶高帝」。敕原其罪。
世祖起青溪舊宮,時人反之曰:「舊宮者,窮廄。」[00800]及上崩後,宮人出居之。
永明初,百姓歌曰:「白馬向城啼,欲得城邊草。」後句間云「陶郎來」。白者金色,馬者兵。年,妖賊唐㝢之起,言唐來勞。
世祖起禪靈寺初成,百姓縱觀。或曰:「禪者授,靈非美名,所授必不得其人。」後太孫立,廢。
永明中,宮內坐起御食之外,皆客食。世祖以客非家人名,改呼別食,時人以分別之象。少時,上晏駕。[00801]
文惠太在東宮,作「兩頭纖纖」詩,後句云「磊磊落落玉山崩」,自此長王宰相相繼薨徂,宮晏駕。文惠太作七言詩,後句輒云「愁和諦」。後果有和帝禪位。
永明中,虜中童謠云:「黑水流北,赤火入齊。」尋而京師人家忽生火,赤於常火,熱微,貴賤爭取以治病。法以此火灸桃板七炷,七日皆差。敕禁之,不能斷。京師有病癭者,以火灸數日而差。鄰人笑曰:「病偶自差,豈火能。」此人便覺頤閒癢,[00802]明日癭還如故。後梁以火德興。
文惠太起東田,時人反云「後必有癲童。」果由太孫失位。
齊宋以來,民間語云:「擾攘建武上。」明帝初,誅害蕃戚,京師危駭。
永元元年,童謠曰:「洋洋千里流,流翣東城頭。元龜八百九十四作「翣翣東城頭」。烏馬烏皮袴,更相告訴。脚跛不得起,誤殺老姥。」千里流者,江祏。東城,遙光。遙光夜舉,垣歷生者烏皮袴褶往奔之。跛脚,亦遙光。老姥[00803],孝字之象,徐孝嗣。
永元中,童謠云:「野豬雖嗃嗃,馬空閭渠。不知龍與虎,飲食江南墟。七九六十,廣莫人無餘。烏集傳舍頭,今汝得寬休。但看八後,摧折景陽樓。」識者解云「陳顯達屬豬,崔慧景屬馬」,非。東昏侯屬豬,馬未詳,梁王屬龍,蕭穎胄屬虎。崔慧景攻臺,頓廣莫門死,時年六十。烏集傳舍,卽所謂「瞻烏爰止,于誰之屋」。八十四,起建元元年,至中興年,十四年。摧折[00804]景陽樓,亦高臺傾之意。言天下將去,乃得休息。
齊、宋之際,民間語云「和起」,言以和顏而變起。後和帝立。
崔慧景圍臺城,有一五色幡,飛翔在雲中,半日乃不,衆皆驚怪,御覽八百七十引作「半日乃下,衆見皆驚怪」。相謂曰:「幡者,尋當飜覆。」數日而慧景敗。
言傳曰:「言氣則民多口舌,故有口舌之痾。金者白,故有日眚,若有白惡祥。」[00805]
宋昇明年,飆風起建康縣南塘里,吹帛一匹入雲,風止,下御路。紀僧真啓太祖當宋氏禪者,其有匹夫居之。
水,北方,冬藏萬物,氣至陰,宗廟祭祀之象。死者精神放越不反者,故之廟以收散,之貌以收其魂神,而孝得盡禮焉。據毛本、殿本改。按南監本、局本作「死者精神放越不反,聖人爲之宗廟,以收其魂氣,春秋祭祀,而孝子得盡禮焉」。蓋參照漢書五行志改,文義較順,然恐非子顯原文也。敬之至,則神歆之,此則至陰之氣從,則水氣從溝瀆隨而流去,不民害矣。人君不禱祀,簡宗廟,廢祭祀,逆天時,則霧水暴出,川水逆溢,壤邑軼鄉,沉溺民人,[00806]故曰水不潤下。
建元年,吳、吳興、義興郡水。
年夏,丹陽、吳郡水。
四年,水。
永明五年夏,吳興、義興水雨稼。
六年,吳興、義興郡水。
建武年冬,吳、晉陵郡水雨稼。
永元元年七月,濤入石頭,漂殺緣淮居民。應本傳。
荊州城內有沙池,常漏水。蕭穎胄長史,水[00807]乃不漏,及穎胄亡,乃復竭。
傳曰:「極陰氣動,故有魚孽。魚孽者,常寒罰之符。」永明九年,鹽官縣石浦有海魚乘潮來,水退不得去,長十餘丈,黑色無鱗,未死,有聲如牛。土人呼海燕,取其肉食之。
永元元年四月,有魚十頭入會稽上虞江,者近十餘丈,者十餘丈,一入山陰稱蒲,一入永興江,皆暍岸側,百姓取食之。
聽傳曰:「不聰之象,則妖生於耳,以類相動,故[00808]曰有鼓妖。」一曰,聲屬鼓妖。
永明元年十一月癸卯夜,天東北有聲,至戊夜。傳曰:「皇之不極,是謂不建,其咎在霿亂失聽,故厥咎霿。」思心之咎亦霧。天者,正萬物之始,王者,正萬之始,失中則害天氣,類相動。天者轉於下而運於上,雲者起於山而彌於天,天氣動則其象應,故厥罰常陰。王者失中,臣下盛強,而蔽君明,則雲陰亦衆多而蔽天光。
建元四年十月丙午,日入后土霧勃勃如火煙。[00809]
永明年十一月己亥,四面土霧入人眼鼻,至辛丑止。
年十一月丙,日出後及日入後,四面土霧勃勃如火煙。
六年十一月庚戌,丙夜土霧竟天,昏塞濃厚,至六日未時開,到甲夜仍後濃密,「仍後」南監本、殿本、局本作「後仍」。勃勃如火煙,辛慘,入人眼鼻。
八年十月壬申,夜土霧竟天,濃厚勃勃如火煙,氣入人眼鼻,至九日辰時開除。[00810]
九年十月丙辰,晝夜恒昏霧勃勃如火煙,其氣辛慘,入人眼鼻,兼日色赤黃,至四日甲夜開除。
十年正月辛酉,酉初四面土霧勃勃如火煙,其氣辛慘入人眼鼻。
傳曰:「易曰『乾馬』。逆天氣,馬多死,故曰有馬禍。」一曰,馬者,兵象。將有寇戎之,故馬怪。
建昌四年,「建昌」殿本作「建武」,是。王晏出至草市,馬驚走,鼓步從車而,十餘日,晏誅。
建武中,南岸有一蘭馬,走逐路上女,女窘[00811]急,走入人家床下避之,馬終不置,發床食女股脚間肉都盡。禁司以聞,敕殺此馬,是後頻有寇賊。
京房易傳曰:「生胷以上,民謀其主。手以上,臣謀其主。口已上,國驚以兵。耳已上,是謂多聽,國無定。鼻以上,國主久病。足臂已上,天下有兵。」其類甚多,蓋以象占之。
永明五年,吳興東遷民吳休之家女人雙生兒,胷以下齊以上合。[00812]
京房易傳曰:「野獸入邑,其邑虛。」曰:「野獸無故入邑朝廷門及宮府中者,邑逆且虛。」
永明中,南海王罕南兗州刺史,有麞入廣陵城,投井而死,有象至廣陵,是後刺史安陸王敬於鎮被害。
建武四年春,當郊治丘圓,「丘圓」南監本、毛本、殿本、局本作「圓丘」。按「圓」殿本作「圜」,圓圜通。宿設已畢,夜虎攫人。
建武中,有鹿入景皇寢廟,皆上崩及禪代。凡無占者,皆不應本傳。[00813]
贊曰:木怪夔魍,火水妃。土產載物,金作明威。形聲異迹,影響同。皆由象應,莫不類推。[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