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九
舉選
本卷(回)字数:2427

七榜院 崔邠

右按登科記:元和二年,崔邠爲禮部侍郎,連放二榜。又元和六年,邠之弟郾爲禮部侍郎,連放二榜。元和十四年,郾之弟鄲,爲禮部侍郎,放一榜。大中七年,郾之子瑤,自中書舍人爲禮部侍郎,又放一榜。崔氏六榜,皆刻石於常樂街泰寧寺,時人謂之曰「榜院」。瑤後爲陝州長史。其詞曰:「唯爾諸父,自元和代,至於爾躬,五十年間,四主文柄,上下六載,輝耀一時,充於庭臣,皆汝門生。」天下以爲盛。咸通十四年,郾之三子瑾,自中書舍人拜禮部侍郎,又放一榜,乃命門生韋庠刻石,將飾七榜。

攜門生迎家君 楊嗣複

右按摭言:實歷年中,楊嗣複相公具慶下,繼放兩榜時,先僕射自東洛入覲,嗣複率生徒迎於潼關,既而大宴於新昌里第。僕射與所執坐正寢,公鎮諸生翼坐於兩序。時元、白俱在,皆賦詩於席上,唯刑部侍郎楊汝士詩後成,元、白覽之失色。詩曰:「隔坐應須賜御屏,盡將仙翰入高冥。文章舊價留鸞掖,桃李新陰在鯉庭。再歲生徒陳賀宴,一時良史盡傳馨。當年疏傅雖云盛,詎有茲筵醉綠醽。」汝士其日大醉,歸謂子弟曰:「我今日壓倒元、白。」模按:原本「鸞」字下空白一字,「陳」字下多一「後」字,「馨」訛「聲」,「醽」訛「醞」,今據摭言並御定全唐詩補刪改正。

門生引門生謁座主 崔璵 趙隲 裴皡 馬裔孫

右按唐󿀂:禮部侍郎崔璵,大中六年知舉,放趙隲及第。至咸通七年,隲自翰林學士出拜禮部侍郎知舉,璵爲禮部尚書。隲發榜後,攜門生詣相國里謁璵,集於崇南街龍興觀前,進士韓袞已下題云:「集此從座主侍郎赴團,起居大座主尚書。」

右按五代史:同光二年、三年、四年,禮部侍郎裴皡連放三榜,放馬裔孫及第。後未逾九年,裔孫自翰林學士、禮部侍郎知舉,放進士十三人,乃引門生謁謝皡。皡時爲兵部侍郎致仕,因書一絕句曰:「宦途最重是文衡,天與愚夫立盛名。三主禮闈皆八十,門生門下見門生。」時人榮之。及第與長行拜官相次崔昭矩王倜

右按摭言:崔昭矩大順年中裴公下狀元及第,翌日兄昭緯登。昭緯中和三年亦狀元及第。

右按摭言:王倜是魯公損之子,倜及第,翌日父損登,倜過堂日,別見。

門生先於座主佩金魚 李石

右按唐󿀂:李石,元和十三年及第,後二年賜緋,又二年賜紫,自釋褐四年內賜緋又賜金紫。至長慶二年,座主庾承宣內艱,服闋,除尚書左丞,始賜金紫。石乃選紫衫鑄金魚獻焉,議者稱之。模按:原本「承」字下空白一字,據摭言補。

兄弟六人進士及第 韋述

右按登科記:韋述並弟迪、逍、迥、巡、逌等六人,皆進士及第。模按:原本「逍」訛「偵」,又脫「逌」字。據唐󿀂氏族󿀒全綱目尚友󿀉等書改增。

一家八人進士及第 趙不器

右按登科記:趙不器,子夏日、冬曦、和璧、安貞、居貞、頤貞、匯貞,父子八人,皆進士及第。內冬曦、安貞,神龍二年考功崔彥昭下兄弟二人及第,時人謂之科第趙家。模按:原本「匯」字空白,今據唐󿀂補。

一家六人進士及第 蔣挺

右按登科記:蔣挺二子洌、渙,挺弟播,播子准,洌子餗,一家父子孫六人,並進士及第。

兄弟七人進士及第 張琪

右按登科記:張琪,弟瓌、璜、佩、琬、琚、瑗,兄弟七人,並進士及第。後琪爲宏文館學士,瓌集賢學士。

兄弟四人進士及第 常無欲

右按登科記:常無欲並弟無爲、無名、無求,皆進士及第。無欲、無名,又拔萃入高等。

兄弟五人進士及第 趙??

右按登科記:趙??,弟皙、格、搏、搩五人,皆進士及第。

兄弟󿀍人同年及第 李義琛

右按登科記:李義琛,弟義琰,弟上德,三人武德六年進士及第。一榜四人,而李氏昆季三人。自有舉場以來,兄弟相次擢第即多,若同年即無此盛。義琛官至中書侍郎,義琰工部侍郎,上德司門郎中。

兄弟󿀐人制舉同年登科 韋夏卿

右按登科記:大歷年中,宣政殿試茂異登科十人,韋夏卿,弟正卿,俱登科入高等。

兄弟同年童󿀊及第 蕭同和

右按登科記:開元十七年,荊州解童子蕭同和並弟同節俱及第。

父󿀊狀元及第 󿀀仁紹 仁澤

右按登科記:歸仁紹,咸通十年狀元及第,仁紹子修,光化四年亦狀元及第。

右按登科記:歸仁澤,乾符元年狀元及第。子黯,大順三年狀元及第。

兄弟󿀍人俱狀元及第 孔緯

右按登科記:孔緯,大中二年狀元及第,弟?,咸通十四年狀元及第,緘,乾符三年狀元及第。

兄弟󿀐人狀元及第 楊憑 於圭 楊贊禹

右按登科記:楊憑,大歷九年狀元及第,弟凝,大歷十三年亦狀元及第。模按:原本「弟」字下脫一字,查唐󿀂楊憑弟凝、凌二人,未知孰是,今空白一字。

右按登科記:於圭,大中三年狀元及第。圭之弟瓌,大中七年狀元及第。

右按登科記:楊贊禹,大順元年狀元及第。弟贊圖,乾寧四年狀元及第。

進士狀元卻󿀁宏詞頭 李琚 陳諷 李程 張󿀑新

右按登科記:李琚,開元二十二年進士,狀元及第,當年宏詞頭登科。

右按登科記:陳諷,貞元十年進士,狀元及第,當年宏詞頭登科。

右按登科記:李程,貞元十二年進士,狀元及第,十三年宏詞頭登科。

右按登科記:張又新,元和九年進士,狀元及第,十二年宏詞頭登科。

進士狀元卻󿀁拔萃頭 王閱

右按登科記:王閱,天寶元年進士,狀元及第,八年拔萃頭登科。

進士狀元卻󿀁制舉頭 崔元翰

右按登科記:崔元翰,建中二年進士,狀元及第,貞元四年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頭登科。

九登科選 馮萬石

右按登科記:馮萬石,聖歷元年進士及第,大足元年嫉惡科,神龍二年才高位下科,景雲三年懷能抱器科,開元二年重考及第,六年超群拔類科,十三年考判入等,十六年又判入等,二十六年文詞雅麗科,凡九度登科選。模按:原本作「馮方石」,查諸󿀂均作「馮萬石」。󿀑「能」訛「龍」,「器」字空白。「群拔」󿀐字倒置,今改補更正。

七登科選 張秀明

右按登科記:張秀明,景雲二年進士及第,三年手筆俊拔超群流科,開元二年重考及第,七年超群拔類科,十八年吏部考判入等,十九年又判入等,二十三年宰拔科,凡七登科選。

󿀍世十󿀍榜十四人登科 趙存約

右按趙氏科名󿀉:存約之子隱,拜相,乃撰此錄,云三世十三榜,十四人登科。內光啟三年放柳大夫榜,再從弟兩人同年及第,即昌翰、光庭也。內三人知貢舉。模按:原本目󿀉內「登科」作「及第」,據總目並卷首原目改。󿀑文內「放」訛「故」,均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