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白氏文集,又名白氏長慶集白居易撰。因集編於唐穆宗長慶年間,故初名白氏長慶集。原集七十五卷,收三千八百多篇,後散亂。現存七十一卷,凡錄詩文三千六百餘篇。居易曾自編其集,始於元和十年江州任上,以詩約八百首成十五卷,爲其集初型。據所自記,大和九年置東林寺者二千九百六十四首,勒成六十卷。開成元年置於聖善寺者三千二百五十五首,勒成六十五卷。開成四年置於蘇州南禪院者凡三千四百八十七首,勒爲六十七卷。皆題曰白氏文集開成五年置於香山寺者凡八百首,合爲十卷。則別題曰洛中集長慶四年冬,元稹爲之編集,稱「盡徵其文,手自排纂,成五十卷,二千一百九十一首」,又稱「明年當改元長慶,訖於是,因號曰白氏長慶集」,始名白氏長慶集。則長慶一集,特穆宗甲辰以前之作。曾及立名所辨,不爲無據。後於會昌五年定本,七十五卷,收詩文三千八百四十篇,三集,凡寫五部,分藏廬山蘇州洛陽及其侄、外孫家。經五代戰亂,或毀或散,又經輾轉刻寫,已非原貌。

本書以四部叢刊景印日本大字本影印

白氏文集均有刻本。時有三本:本、本、日本那波道園本「日本活字複宋刻本」。本爲南宋忠州何友諒所刻,今已不傳。那波道園本乃日本元和四年所刻,因白集傳入日本甚早,故此本近居易所編原本。晁公武前集五十卷,後集二十卷,續集五卷。今亡三卷,則當有七十二卷。陳振孫謂七十一卷之外又有外集一卷,亦當有七十二卷。而所標總數乃皆仍爲七十一卷,與今本合,則其故不可得詳。現存最早是本即南宋紹興刻本,七十一卷,收詩文三千六百多篇「其中有雜入他人作品幾十篇」,藏北京圖書館其後所刊白居易文集大抵以此本爲底本。萬曆三十四年,馬元調曾重刻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與紹興本類同。康熙年間,汪立名刻有白香山詩集四十卷,僅詩,無文。是宋元以來始對白居易詩修輯校注之本,有輯軼而成之補遺二卷。公元一九七九年中華書局出版顧學頡點校白居易集,以紹興本爲底本,參校各本,加以訂補。又編外集二卷,搜集佚詩佚文,並附白氏傳記、白集重要序跋簡要年譜,惜之不注,然猶能稱爲善本也。

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河南新鄭人。詩以六義爲主,不賞艱難,與元稹極善膠漆,音韻亦同,天下曰「元白」。卒,與劉禹錫齊名,並稱「劉白」。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詩,有「詩魔」、「詩王」之稱。居易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書,封馮翊縣侯新唐書曰:「觀居易始以直道奮,在天子前爭安危,冀以立功。雖中被斥,晚益不衰。當宗閔時,權勢震赫,終不附離爲進取計,完節自高。而中道徼險得宰相,名望漼然。」公元八四六年,於洛陽逝世,葬於香山,贈尚書右僕射,謚號,世稱白傅白文公。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其他版本
宋刻本
四库全书本(乾隆写,白氏长庆集)
明嘉靖十七年伍忠光龙池草堂刻本
四库全书荟要本(乾隆写,白氏长庆集)
明刻本
明嘉靖十七年伍忠光龙池草堂刻钱应龙重修本
猜你喜欢
梅花百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