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南文集五十卷,宋陸遊撰。爲遊自編,詩稿在生時已有付刊,而文集雖已編就,卻未付諸剞劂。至嘉定十三年其幼子遹知溧陽縣,始刻渭南文集五十卷于學宮。此集雖遹所刋,實遊所自定。凡五十卷,包括文集四十一卷,天彭牡丹譜一卷,入蜀記六卷,詞二卷爲附錄收于文集之後。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八著錄渭南集三十卷,文獻通考卷二百四十同。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六十渭南文集以爲「三十」乃「五十」之誤,甚是。游曾封渭南縣伯,遹跋稱先太史未病時故已編輯,凡命名及次第之旨皆出遺意,今不敢紊。又述遊之言曰:「劍南乃詩家事,不可施于文。故以『渭南』名集」。
本書据「四部叢刊景印明華氏活字本」影印。
劍南詩稿有文章詩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無瑕疵,豈復須人爲。君看古彝器,巧拙兩無施。漢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其文固未能及是,其旨趣則可以概見也。史稱遊晚年再出,爲韓侂胄撰南園閱古泉記,見譏清議。今集中凡與侂胄啟,皆諱其姓,但稱曰丞相,亦不載此二記。惟葉紹翁四朝聞見錄有其全文,蓋非遊之本志。然足見愧詞曲筆,雖自刊除,而流傳記載,有求其泯沒而不得者。
南宋嘉定十三年由子遹知溧陽縣署刊刻于學宮版爲渭南文集首刻本,除溧陽刻本外,宋代未見別本刊行。嘉定本今猶有殘帙傳世,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存卷一至二、卷五至十、卷十三至五十,凡四十六卷。爲錢氏絳雲樓故物,黃丕烈舊藏,百宋一廛書錄著錄。每半葉十行,每行十七字。前有序一首,稱「嘉定十有三年十月壬寅幼子承事郎知建康溧陽縣主管勸農公事子遹謹書」。此是家刻之本,故凡「遊」字皆缺末筆。其間部分闕頁爲錢叔寶手鈔補足。遹延請當時杭州著名刻工,用上等白棉紙精刻而成,刻工甚精,紙墨如新,宋刻之中,堪稱精品。又是本系出游後人編刻,存其作品原貌,後世整理校勘游文集,皆當以此爲上善之選。
陸遊,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少有大志,二十九歲應進士試,名列第一,因「喜論恢復」,被秦檜除名。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任曆官樞密院編修兼類聖政所檢討、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孝宗淳熙五年,離蜀東歸,在江西、浙江等地任職。終因堅持抗金。不爲當權者所容而罷官。居故鄉山陰二十餘年。後曾出修國史,任寶章閣待制。其詞風格變化多樣,多圓潤清逸,不乏憂國傷時、慷慨悲壯之作。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渭南詞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