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簡介】新語太中大夫陸賈撰。凡二卷十二篇,蓋高祖命論得之故,乃粗述存亡之征,奏之篇籍。是書雖僅萬餘言,然首倡儒學爲漢家制度,奠定霸王道雜之之基。

【撰述】漢高祖定天下,厭聽詩書,乃奏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遂受命著所以失、所以得者,凡十二篇。其書大旨宗儒而參道,道基開篇明「天生萬物以地養之」,無爲篇言「君子尚寬舒以苞身」,皆熔鑄黃老於儒術。至若辨惑斥方士虛誕,資質倡任賢使能,實開賈誼董生之先聲。班固稱「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嘗不稱善」。今本卷次經後人重編,輔政篇錄堯舜之臣,至德篇述周公之治,多引穀梁禮記爲證。然觀其文辭辨麗,如「衆口鑠金,積毀銷骨」等句,猶存戰國縱橫遺風。王充論衡盛讚「皆言君臣政治得失,可法可觀」。

【體例】新語體例以事類相從,凡十二篇,今本分上下二卷,篇次略經後人調整,然大旨猶存初原貌。上卷六篇始於道基,首明天地人倫之本;次術事言治國要略,輔政論任賢之道,無爲倡清靜之治,辨惑斥鬼神妄說,慎微詳防患未然。此六篇皆以儒爲宗,參以黃老,如無爲篇謂「寂若無治國之意,漠若無憂民之心」,實開漢代儒道合流之先聲。下卷六篇由資質述識人之法,至至德周公遺風,懷慮戒心術偏頗,明誡言天人感應,思務重知行合一。末篇善政總論爲君之道,終以「聖人執一政以繩百姓”作結。全書每篇立義鮮明,如辨惑載「衆口鑠金」之喻,資質述「賢愚殊器”之論,皆以事喻理,文辭辨麗。其體例之要,在熔鑄經子:引穀梁證禮制,采老子明柔道,間以戰國策士雄辯之風。劉勰稱「其文辨麗,頗啟賈誼董仲舒之思」,觀篇題命名之整飭,立論遞進之有序,實漢代子書體例之權輿。

【著者】陸賈人。以客從高祖定天下,有口辯,常使諸侯。時中國初定,尉佗南越,因王之。高祖使印爲南越王至,說曰:「足下中國人,反天性棄冠帶,欲以區區之與天子抗衡,禍且立至。」蹶然起坐,謝曰:「居蠻夷中久,殊失禮義。」遂稱臣奉約。孝惠時,呂太后用事,欲王諸自度不能爭,乃病免家居。及誅諸,立孝文複出使南越,令去黃屋稱制,令比諸侯。嘗著新語楚漢春秋太史公稱「余讀陸生新語十二篇,固當世之辯士」。以壽終。班固贊曰:「陸賈位止大夫,致仕諸,不受憂責,從容之間,亦可以知世矣。」

【四庫】舊本題陸賈撰。案:漢書本傳稱著新語十二篇。漢書藝文志儒家陸賈二十七篇,蓋兼他所論述計之。隋志則作新語二卷。此本卷數與隋志合,篇數與本傳合,似爲舊本。然漢書司馬遷傳戰國策楚漢春秋陸賈新語史記楚漢春秋張守節正義猶引之,今佚不可考。戰國策取九十三事皆與今本合。惟是書之文悉不見於史記王充論衡本性篇陸賈曰:天地生人也,以禮義之性。人能察已所以受命則順,順謂之道。今本亦無其文。又梁傳漢武帝時始出,而道基篇末乃引梁傳曰,時代尤相牾。其殆後人依託,非原本歟?考馬總意林所載,皆與今本相符。李善選注司馬彪贈山濤詩新語曰:楩柟仆則爲世用。於王粲從軍詩新語曰:聖人承天威,承天功,與之爭功,豈不難哉!於陸機日出東南隅行新語曰:高臺百仭。於古詩第一首引新語曰:邪臣之蔽賢,猶浮雲之障日月。於張載雜詩第七首引新語曰:建大功於天下者,必垂名於萬世也。以今本核校,雖文句有詳略異同,而大致亦悉相應,似其僞猶在前。惟玉海陸賈新語今存於世者,道基、術事、輔政、無爲、資賢、至德、懷慮纔七篇。此本十有二篇,乃反多於本,爲不可解。或後人因不完之本補綴五篇,以合本傳舊目也。今但據其書論之,則大旨皆崇王道,黜霸術,歸本於修身用人。其稱引老子者,惟思務篇引上德不德一語,餘皆以孔氏爲宗。所援據多春秋論語之文。儒自董仲舒外,未有如是之醇正也。流傳旣久,其真其贗,存而不論可矣。所載衛公子一條,與三傳皆不合,莫詳所本。中多闕文,亦無可校補。所稱文公種米、曾子駕羊諸事,劉晝新論馬總意林皆全句引之,知無訛誤,然皆不知其何說。又據犁嗝報之語,訓詁亦不可通。古書佚亡,今不盡見,闕所不知可也。

【論贊】王充論衡案書篇新語陸賈所造,蓋董仲舒相被服焉;皆言君臣政治得失,言可采行,事美足觀。鴻知所言,參貳經傳,雖古聖之言,不能過增。

劉知幾史通雜說上陸賈新語,繼春秋而作,述治亂之道,昭然甚明。

錢福新刊新語序其書所論亦正,且多崇儉尚靜等語,似亦有啟之治者。

【序跋】書前有錢福序,後有都穆後記

【底本】漢魏叢書。底本框高二十厘米寬十四厘米。左右雙欄,白口,單魚尾。版心上鐫「新語」,中鐫篇名及頁碼。半葉九行,行二十字。刻工姓名多已模糊,然字體萬曆間刻本風格,方整嚴謹,猶存槧遺意。

其他版本
清咸丰间刻本
清抄本(清毕沅跋)
清刻本
子书六种本(严可均抄)
增订汉魏丛书本(乾隆刻、光绪刻、宣统石印)
明万历十九年范大冲刻本
清孙氏玉海楼抄本(清孙诒让校并跋)
四库全书本(乾隆写)
四部丛刊景印明弘治刻本
子书四十八种本(民国石印)
明弘治十五年李廷梧刻本
两京遗编本(万历刻)
明刻本
广汉魏丛书本(万历刻、嘉庆刻)
明天启元年朱谋缄南州补堂刻本
子书百家本(光绪刻、民国石印)
重排新式标点〈新语〉
底本:汉魏丛书本(万历刻、民国影印)
电子文件(PDF)
37筒子页1M
2次
猜你喜欢
申鉴
潜夫论
了凡四训
盐铁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