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簡介】北齊書李百藥奉敕撰。載東魏孝靜帝天平元年至北齊幼主承光元年四十四史事。其書承太史公遺風,紀傳爲體,文筆簡淨,時見駢儷之色。紀傳多存北朝特質:如解律金傳敕勒歌之原貌,方伎傳綦母懷文灌鋼之法,皆可補齊民要術之未備。體例猶存風,敍事簡而有法,楊愔高昂諸傳刻畫亂世豪傑,凜然有生氣。雖非全璧,終爲考北齊史事之淵藪,與北史可相參證。

【撰述】北齊書肇修於貞觀三年,十年乃成,百藥蓋承父德林未竟之業,博采王劭齊志杜台卿齊紀等十八家舊史,參以耳目所接,終成一代典冊。百藥撰述之要,首重親歷。其父德林曆仕三朝,掌故諳熟,故文宣紀高洋昏暴,楊愔傳述輔政艱危,皆得之一手見聞。又特設恩幸傳以諷和士開等佞臣,方伎傳綦母懷文煉鋼法、信都芳算術篇,存科技於青史。其筆法承六朝餘韻,駢散相間,斛律金傳敕勒歌渾然天成,杜弼傳邢邵論神滅粲然有理。然至北宋時,原書已佚大半,今本乃後人雜糅北史補綴。考竇泰司馬子如諸篇,與北史雷同者十之七八,唯崔季舒祖珽等傳猶存本舊貌。雖非完帙,然紀傳編排猶存古意,敍事簡淨有法,趙翼稱其「雖稍遜北周書,而優於北史之蕪雜」。要之,是書爲考北齊政制、民族融合、科技流變之第一手史料,豈可以殘編輕之?

【體例】北齊書凡五十卷。其書循正史舊章,分帝紀八、列傳四十二。今本雖經人補纂,然體例猶存風。帝紀八卷自神武高歡幼主高恒,以編年爲序。其特處在於詳載軍政大略:如文宣紀北齊建制,武成紀述律令更革,兼及六鎮兵制、鮮卑舊俗,胡漢交融之跡粲然可見。列傳四十二卷分類精審:後妃宗室居先,文武臣工次之。解律金傳存敕勒民歌,杜弼傳載名理之辯,方伎傳錄灌鋼之術,儒林傳敘北學傳承。尤重軍事將領,竇泰段榮諸傳具載府兵建制,可補魏書之闕。其編纂之法有二特色:一曰夾註互見,于楊愔傳事見孝昭紀」,開史書參證之例;二曰「帶敘法,如孫搴傳兼述陳元康事蹟,省筆墨而完脈絡。文筆簡質,間雜駢儷,文苑傳邢邵魏收詩文,存北朝文學之鱗爪。雖經散佚,然今本猶存十七卷李氏原文,紀傳首尾完具,趙翼稱「敍事得宜,勝於北史之蕪」。要之,是書體例謹嚴,存北齊制度文化之本真,非徒補闕拾遺而已。

【著者】李百藥,字重規,生於天統元年,卒于貞觀二十二年博陵安平人,今河北安平縣內史令李德林子。百藥博學好文,初仕,拜太子舍人,輔佐太子楊勇隋煬帝即位,貶爲桂州司馬,遷建安郡丞。武德間,歸,流放涇州貞觀二年,征爲中書舍人,參與修訂五禮律令,遷禮部侍郎,轉太子右庶子,輔佐太子李承乾。人品耿直,直言上諫,作封建論。撰北齊書。以修史之功,遷散騎常侍、太子左庶子,轉宗正卿,封安平縣公。貞觀二十二年,卒,年八十五,諡康公,歸葬於今河北省安平縣程油子鄉寺店村

【論贊】劉知幾史通古今正史李百藥夤緣憑藉,率多故實。其王劭齊志,時稱實錄。蓋重規祖述君懋,雅好聚書,其齊書亦富於雜說。

晁公武郡齋讀書志百藥德林嘗撰齊史百藥因父舊稿,雜采它書,演五十卷。其書雖雜出於衆人之手,然首尾該貫,條例分明,亦良史也。

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北齊書文筆簡勁,敍事得宜。雖闕佚甚多,然本紀雄快,列傳賅贍,在初諸史中獨具一格。

趙翼廿二史劄記北齊書雖僅存十七篇,然其敘高歡高澄事,頗得其實。文宣之暴,孝昭之明,武成之荒,幼主之昏,皆能直言無隱,不愧史筆。

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李百藥北齊書東魏北齊制度之記載最爲詳悉,蓋其父德林曆仕北齊隋朝,熟悉掌故,百藥承其家學,故能言之鑿鑿。

【四庫】李百藥奉勅撰。蓋承其父德林之業,纂緝成書,猶姚思廉之繼姚察也。大致倣後漢書之體,卷後各系論贊。然其書自北宋以後漸就散佚,故晁公武讀書志已稱殘闕不完。今所行本,蓋後人取北史以補亡,非舊帙矣。今核其書,本紀文襄紀孴集冗雜,文宣紀孝昭紀論辭重復;列傳則九卷、十卷、十一卷、十四卷、十五卷、二十六卷、二十七卷、二十九卷至四十卷俱無論贊,二十八卷有,十二卷、四十六卷、四十七卷、四十八卷、四十九卷有。又史通李百藥齊書論魏收云:「若使子孫有靈,竊恐未挹高論。」又云:「足以入相如之室,游尼父之門,志存實錄,詆訐姦私。」今魏收傳無此語,皆掇拾者有所未及也。至如庫狄干傳之連及其子士文元斌傳之稱齊文襄,則又掇拾者刊削未盡之辭矣。北齊立國本淺,文宣以後,綱紀廢弛,兵事俶擾,旣不及後魏之整飭疆圉,復不及後周之修明法制。其倚任爲國者,亦鮮始終貞亮之士,均無奇功偉節,資史筆之發揮。觀儒林文苑傳敘,去其已見魏書及見周書者,寥寥數人,聊以取盈卷帙。是其文章萎苶,節目叢脞,固由於史材、史學不及古人,要亦其時爲之也。然一代興亡,當有專史。典章之沿革、政事之得失、人材之優劣,於是乎有徵焉。未始非後來之鑒也。

【端題】太子通事舍人李百藥撰。

【底本】此爲百衲本二十史本,景印大字本,缺卷以元明遞修本配補。大字本四邊雙欄,單魚尾,半葉九行,行十八字。板框高二十三米,寬十九米。

其他版本
十七史本
宋刻宋元明递修本
二十一史本(北监本)
重刊二十四史本
二十四史本(五省官书局本)
明万历十六至十七年南京国子监刻本
二十一史本南监本
重排新式标点〈北齐书〉
底本:百衲本二十四史本
电子文件(PDF)
562筒子页29M
0次
猜你喜欢
后汉书
南齐书
唐书
周书
评论
澄子
删除
2022-12-31 15:12

怎么购买啊

人心不古
删除
2022-06-27 08:06

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