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名五代史,亦稱梁唐晉漢周書。書述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五十四年歷史。宋太祖開寶六年命宰相薛居正監修,盧多遜、扈蒙、張澹、李穆、李防等同修。後為區別五代史記,故稱舊五代史。全書共一百五十卷,紀六十一,志十二,傳七十七。按五代斷代為書,梁書、唐書、晉書、漢書、周書各十餘卷至五十卷不等。志則爲五代典章制度,雜傳則記各割據政權。是書取材各朝實錄及範質五代通錄,文獻完備;且修史時距五代未久,史料豐富。自金章宗泰和七年明令立歐陽修五代史記於學官後,該書漸廢。自明中葉至清乾隆約二百年間,傳本不行於世。今本系清修四庫全書時,館臣邵晉涵等自永樂大典輯出,用冊府元龜、太平御覽、通鑒考異、五代會要、契丹國志等補充,並參考新、舊唐書、東都事略、續資治通鑒長編、五代春秋、九國志、十國春秋及宋人說部、文集、五代碑碣等數十種典籍,作考異附注,大體按原書篇目編排而成。雖非原書,仍保留大量史料,與歐史相補充。輯本中凡犯清朝避忌,及遇胡、虜、夷、狄等字,多有竄改。
本書以百衲本二十四史本校對,注入專名符以區別人名、地名、年號、朝代、作者。校勘參考中華書局一九七五年版舊五代史。
薛居正,字子平,開封浚儀人。少好學,有大志,後唐清泰二年進士,曆仕後晉、後漢。後周廣順初,拜比部員外郎、領三司推官,旋知制誥。周太祖征兗州,詔從行,以勞加都官郎中。顯德三年,遷左諫議大夫,擢弘文館學士、判館事。以才幹聞於朝,除刑部侍郎、判吏部銓。入宋,遷戶部侍郎。宋太祖親征李筠、李重進,並判留司三司,旋出知許州。建隆三年,入為樞密直學士,權知貢舉。知郎州時,亡卒數千人聚山澤為盜,監軍使疑城中僧人千余皆為同黨,欲盡捕誅之。居正以計緩其事,率眾翦滅群寇、洗白眾僧。乾德初,加兵部侍郎。太祖親征太原,發民饋運,時河南府饑荒,民人逃亡。太祖命居正馳傳招集,民盡複業。以本官參知政事。五年,加吏部侍郎。開寶五年,兼淮南、湖南、嶺南等道都提舉三司水陸發運使事,又兼判門下侍郎事,監修國史。六年,奉詔監修五代史,拜門下侍郎、平章事。踰年,五代史成。太宗即位,加左僕射、昭文館大學士。從太宗平北漢還,進位司空。太平興國六年,因服丹砂中毒死,贈太尉、中書令,諡文惠。為政寬簡,不好苛察,時人稱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