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

【簡介】墨子春秋宋大夫墨翟所及其弟子所撰。其書初錄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乃墨家學派之圭臬,顯兼愛「非攻」之宏旨。淮南子謂:「墨子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以其禮煩擾而不悅,厚葬靡財而貧民,故背道而用政。門徒稱「墨者」,著短褐跂蹻,赴湯蹈刃死不旋踵。

【撰述】墨子十五卷,非成於一人之手,乃墨家三百年學派論著之總匯。墨翟遊說諸侯,倡「兼愛」「非攻,門徒隨行錄其言論。今尚賢尚同等十論二十三篇,每分上中下三篇,蓋三地者各記師說所致。觀耕柱貴義諸篇,直書「子墨子曰」,猶存講學實錄之體。相里氏之墨精研名理,撰經上經下凡百八十餘條,囊括幾何、光學、力學。大取小取立「譬、侔、援、推」四法,開先秦邏輯學宗派。此期文本多無子墨子曰」,顯爲學派集體論著。秦墨善守禦之術,匯備城門雜守十一篇,詳述懸門沉機、窯灶鼓橐之法,疑采官守典。親士修身七篇雜糅儒道,或爲初學者所附。至非儒痛斥孔子,當系家後學激辯之作。西漢劉向校書,合衆本爲七十一篇。然經漢武抑黜,至隋書經籍志僅存十五卷。時又佚節用下明鬼上等十八篇。幸正統道藏收五十三篇,畢沅據以校勘,孫詒讓更成墨子間詁學絕學複彰。

【體例】全書分十五卷。卷一至卷三:十論二十三篇,載家核心主張:親士修身所染奠基,法儀七患辭過陳治道,尚賢三篇、尚同三篇,立政綱。卷四至卷五墨經六篇,先秦科學之淵藪:經上經下:界說百八十六條,若「圜,一中同長、「景倒,在午有端」。經說上經說下:逐條釋經,如「力:重之謂,下舉重奮也」。大取小取:辯學總綱,「以類取,以類予」立邏輯法則,「譬侔援推」明論辯術。卷六至卷九:城守十一篇,兵技巧家遺珍:備城門:十二攻城法應對,備高臨:制台車抗居高之敵,備梯備水備突備穴詳述機關。旗幟號令雜守定軍規。卷十至卷十二:對話雜篇:耕柱貴義公孟:載墨子應答,多稱子墨子曰」,魯問公輸:止本事,貴義非儒下:批儒最烈,「喪天下四政之譏。卷十三至卷十五:餘編。墨語三篇,修身所染與卷一複。

【著者】墨翟,約生周敬王末年。其學初宗儒術,後創家,世稱墨子。出身賤工,精器械,韓非子謂「墨子爲木鳶,三年成,飛一日而敗」,淮南子稱「嘗爲守禦之械,以拒公輸般」。立說以救世爲本:倡兼愛:破宗法親疏,「視人之室若其室」;行非攻:聞將攻,裂裳裹足行十日十夜至,與公輸般論攻守九變,解圍;厲儉約:「量腹而食,度身而衣」,門徒皆短褐跂蹻。躬行苦志,莊子歎:「墨子真天下之好也,求之不得也,雖枯槁不舍也!」嘗仕爲大夫,然守城之術終不見用於世。晚年著墨經,究天算格致。後學稱者」,奉爲「鉅子」,赴火蹈刃死不旋踵。至漢武獨尊儒術,學遂絕。然其「摩頂放踵利天下」之精神,與墨經科學之光,千載不滅。清季西學東漸,孫詒讓墨子間詁,歎曰:「精究形名之學,殆越諸子!」

【四庫】舊本題宋墨翟撰。考漢書藝文志墨子七十一篇,注曰名大夫。隋書經籍志亦曰大夫墨翟撰。然其書中多稱子墨子,則門人之言,非所自著。又諸書多稱墨子,因樹屋書影則曰墨子,母夢烏而生,因名之曰烏,以墨爲道。今以姓爲名,以爲姓,是老子當姓耶?其說不著所出,未足爲據也。館閣書目墨子十五卷六十一篇,此本篇數與漢志合,卷數與館閣書目合。惟七十一篇之中僅佚節用下第二十二,節葬上第二十三,節葬中第二十四,明鬼上第二十九,明鬼下第三十,非樂中第三十三,非樂下第三十四,非儒上第三十八,凡八篇,尚存六十三篇,與館閣書目不合。陳振孫書錄解題又稱有一本止存十三篇者,今不可見。或後人以兩本相校,互有存亡,增入二篇歟?抑傳寫者訛以六十三爲六十一也。家者流,史罕著錄,蓋以孟子所闢,無人肯居其名。然佛氏之教,其清淨取諸老,其慈悲則取諸韓愈送浮屠文暢序,稱儒名行,名儒行。以佛爲,蓋得其真。而讀墨子一篇,乃稱必用必用。開後人三教歸一之說,未爲篤論。特在彼法之中,能自嗇其身,而時時利濟於物,亦有足以自立者。故其教得列於九流,而其書亦至今不泯耳。第五十二篇以下,皆兵家言,其文古奧,或不可句讀,與全書爲不類。疑因五十一篇言公輸般九攻、墨子九拒之事,其徒因採摭其術,附記其末。觀其稱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持守固之器在城上,是能傳其術之徵矣。

【論贊】韓非子顯學世之顯學,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之所至,墨翟也。

孫詒讓墨子間詁序墨子書多古字古言,經、說諸篇,尤難讀,秦漢以來,幾至亡絕。

梁啟超墨子學案在吾國古籍中,欲求與今世所謂科學精神相懸契者,墨經而已矣。

【底本】四部叢刊景印明嘉靖癸丑刻本。

嘉靖三十二年,杭州藏書家唐堯臣主持刊行墨子,底本爲南宋潛庵本。書末唐堯臣跋:「得本于錢塘洪氏,雖蠹蝕過半,然較諸本爲善,遂命工重梓。」此本板框高十九點八厘米,寬十三點五米,四周雙邊,白口,單魚尾。半葉十行,行二十一字。民國八年,張元濟主持四部叢刊初編,擇以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嘉靖本爲底本影印。

其他版本
道藏本(正统刻万历印)
明抄本
明嘉靖三十一年芝城铜活字蓝印本
清黄氏士礼居抄本(清黄丕烈、清丁丙跋,清孙诒让题款)
明嘉靖三十二年唐尧臣刻本
道藏本(正统刻)
明嘉靖间江藩刻本
四库全书本(乾隆写)
四库全书荟要本(乾隆写)
清同治六年孙诒让家抄本(清戴望、清孙诒让校并跋)
重排新式标点〈墨子〉
底本:四部丛刊景印明嘉靖癸丑刻本
电子文件(PDF)
205筒子叶6M
0次
猜你喜欢
颜氏家训
菜根谭
鬼谷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