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部·儒家类
申鉴五卷
明正德十三年李濂刻本
【簡介】東漢治術真詮,帝王心術秘笈,立漢代政治哲學之綱維,開人性論與治術結合之先河。【撰述】荀悅撰。考後漢書本傳載: 「時政移曹氏,天子恭己而已。悅志在獻替,而謀無所用,乃作申鑒五篇。其所論辯,通見政體。」蓋懷經世之志,旨申史鑒,資君爲鏡,故名。其書尚儒術,崇仁義,以爲道本。所述深得古聖智略,實治國之寶典,亦漢代經學流變之實證。後漢書採其政體、時事二篇,並內外注記入傳。悅別有崇德、正論諸篇,惜皆散
集部·词类
花间集十卷
宋绍兴十八年建康郡斋刻本
【簡介】花間集,中國第一部詞總集。五代後蜀趙崇祚輯。專錄晚唐、五代、後蜀詞人之作,上起唐開成元年,下至後晉天福五年。全書收錄溫庭筠、皇甫松、韋莊、薛昭蘊、牛嶠、張泌、毛文錫、牛希濟、歐陽炯、和凝、顧夐、孫光憲、魏承班、鹿虔扆、閻選、尹鶚、毛熙震、李珣十八家詞五百首。因所收多爲花間柳下之音,故以「花間」名集。花間派因名焉。花間詞多兒女豔情,離思別緒,綺情閨怨。詞限於小令,不過五六十字,無題目,僅有詞
集部·词类
稼轩长短句(稼轩词)十二卷
元大德三年铅山广信书院刊本
【簡介】宋辛棄疾詞集,存五百七十三首。稼軒詞以雄渾豪放,嶔崟磊落,所謂「慷慨縱橫,有不可一世之概;於倚聲家爲變調,而異軍特起,能於剪紅刻翠之外,屹然別立一宗」。稼軒上承蘇軾,使豪放詞蔚成大國。其駕馭衆體,變化如意,終不失自家面目。取法六經,或沾溉楚辭,並有意效白樂天體、花間體、李易安體、朱希真體、介庵體等,而終成稼軒體。其學問廣博,才氣過人,用典多自然熨貼,無斧鑿痕,「用事最多,然圓轉流麗,不爲事
集部·诗文评类
刘子文心雕龙二卷
明万历间闵绳初刻五色套印本
【簡介】中國文學評論開山之作。論古今文體,引而次之,科條分明,體大而慮周,五十篇之內,百代之精華備矣。【撰述】文心雕龍,南朝梁劉勰撰。是書成於南朝齊和帝中興元年至二年間,署梁通事舍人劉勰撰,乃後人追題。文心者,言爲文之用心也;雕龍則典出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所記「雕龍奭」之稱,以文章雕縟成體,取戰國齊人鄒衍別名雕龍奭爲義,勰用以狀飾「文心」,故名。【體例】中國現存最早文章學論著,開文章學之先河。駢文寫成
集部·词类
酒边集一卷
清初毛氏汲古阁抄本
【簡介】酒邊集,又名酒邊詞,向子諲撰。其詞之始,風格綺麗,後常有傷時憂國、懷戀中原故土之作。所謂故國之痛、離亂之思,一寓於詞。【撰述】向子諲生於南北宋之交,故都貴戚,初以恩補官,立朝忠節,識慮深遠。其爲士林之秀,戚苑之英,工文辭,尤長於詞。詞作初多爲酒宴酬贈、男女相思、悠遊賞花等,明豔小巧、柔婉綺麗,不脫五代花間舊習。南渡後,詞風突轉,又因追摹蘇軾之故,以詩爲詞,多曠放之作。被迫致仕退隱薌林後,則
集部·词类
人间词话一卷
民國十七年文化學社鉛印本
【簡介】民國大師王國維力作,靳德峻箋證。品評晚唐、五代、南北宋詞人及其作品,功利深厚,字字珠璣,乃與論語、詩經比肩之國學經典。【撰述】王國維身處晚清,政府崩潰,社會失控,價值紊亂,個體迷茫。光緒二十八年,王國維因病回國,身體虛弱且性格憂鬱,因轉攻哲學,「人生之問題,日往復於胸臆,自是始決計從事於哲學的研究」。望能揭示人生真理,擺脫痛苦。光緒三十三年,又感歎:「哲學上之說,大都可愛者不可信,可信者不
集部·词类
宋词三百首不分卷
民国十三年刻本
【簡介】詞總集。清末朱祖謀編選。此編效唐詩三百首例,意在取一代精華,以廣流傳。選錄詞作,兩宋並重,突出名家。【體例】此集不分卷,共收八十一家,詞二百八十三首。計三萬六千字。編排以人爲序,首錄帝王,末錄女子,襲舊時體例。以渾成爲主,即況周頤云拙、重、大之意旨,凡涉小慧惻豔之詞概不入選。故是編較張惠言本全面,較朱彝尊本精到。因偏愛吳文英,選文英詞達二十五首,而辛棄疾僅選十二首,殊覺偏頗。亦偶有失考處,
集部·词类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三卷
清初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
【簡介】選詞存史,錄唐、五代以至北宋名家之作,可顯現一代詞林風範;博觀約取,重豪放、尚清雅,得此一編,可盡見同家之奇。【撰述】又名花庵絕妙詞選,宋黃昇輯。昇欲繼趙宏祚花間集、曾慥樂府雅詞之後,採唐宋人詞作別爲一編。故廣爲搜羅,編成是集。原爲「花庵詞選」前集,後析出單行。是書編成於宋理宗淳祐九年,有淳祐九年胡季直序,稱「發妙音於衆樂並奏之際,出至珍於萬寶畢陳之中」。自序云:「唐詞具載花間集,宋詞多見
集部·总集类
唐诗三百首注释六卷
清光绪十四年京师龙文阁书室刻本
【簡介】唐詩入門讀物首選,集唐三百年詩人之菁華於一編,盡顯盛唐氣象,風行海內,家弦戶誦。【撰述】清蘅塘退士「孫洙」編,成書於乾隆二十九年。原編本不分卷,收七十七家詩三百一十首,末有題辭。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取材廣泛,體例分明。律詩、絕句多爲名家所作,樂府和古詩,亦多爲清新自然,流麗上口。仕宦出處、憂國憂民、遷謫退隱、感傷身世、羈旅遊覽、登臨懷古、親朋聚散、歡會相思,以至酬贈應答、聽
子部·释家类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
赵城金藏本
【簡介】地藏法門經典,地藏三經之一,揭示「十種王輪」之說,可謂後世地藏十王信仰之由來。【撰述】名地藏十輪經、大乘地藏十輪經,又譯大方廣十輪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冊。與地藏菩薩本願經、占察善惡業報經合稱「地藏三經」。本經乃唐永徽二年玄奘於大慈恩寺之譯經院所譯出,由大乘光等筆受。系讚嘆地藏菩薩之功德,並敍述如來依地藏菩薩之問,而由本願力成就十種佛輪,能破除末世之十惡輪。接占察經開示修唯心識觀、真如實觀證
子部·小说类
儒林外史五十六回
清嘉庆八年卧闲草堂刻本
【簡介】清吳敬梓撰。中國成就最高之諷刺小說。借明寫清士大夫官場百態,對科舉、吏治、禮教等的批判和嘲諷,更是深入骨髓。原汁原味品鑒古人之嬉笑怒駡貪嗔癡。【撰述】儒林外史寫作前後曆二十餘年。雍正十一年二月,吳敬梓寄居秦淮水亭,置文木山房,其爲王溯山左茅右蔣圖題詩曰:「幾年卜築板橋住,秦淮水色鐘山樹。木蘭舟內急觴飛,楊柳橋邊歌板度。著書仰屋差自娛,無端擬獻金門賦。」約乾隆十三年至十五年,是書成。程晉芳、
子部·小说类
四大奇书第一种三国志六十卷一百二十回
清康熙间刻本
【簡介】中國首部章回小說,歷史演義小說開山之作,演繹百年三國,七實三虛,乃古典小說之冠。【撰述】又名四大奇書第一種、第一才子書、貫華堂第一才子書、繡像金批第一才子書、三國志演義、三國演義等,明羅貫中撰,清毛宗崗評,清杭永年評定。三國志演義、三國演義二書名,前者早見於明代周弘祖古今書刻,相沿已久;後者則見於毛宗崗讀三國志法,亦已深入人心。有學者曾辨析二者之不同,主勿用三國演義之名。明末時,已將三國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