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排文档
					
					
				 
					 
					子部·小说类
						山海经
						宋淳照七年池阳郡斋刻本
						【簡介】山海經,中國輿地奇書,蓋先秦方士輯錄。晉郭璞爲之注,遂成定本。是書包舉八荒,囊括萬怪。南山首曰鵲山,西山終至翼望,北記載夸父追日,東經述扶桑建木。凡五百餘山、三百餘水、四百神怪。若燭龍銜火、西王母穴處,皆出此典。【撰述】山海經之成書,歷來衆說紛紜。蓋戰國至西漢初,由多人編纂而成。據吳越春秋載,禹治水成功,「巡行四瀆,與益、夔共謀,行到名山大澤,召其神而問之,山川脈理、金玉所有、鳥獸昆蟲之類
						
						
					 
					
					史部·编年类
						资治通鉴
						清嘉庆二十一年胡克家影元刻同治八年江苏书局重修本目录清同治八年江苏书局影宋刻本
						【簡介】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宋司馬光撰。是書效左傳,網羅宏富,體大思精。宋神宗以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賜名資治通鑒。【撰述】司馬光患歷代史籍浩繁,畢生難盡其篇,得其要領,遂發憤作一部簡明扼要、貫通古今之史書。是以先成歷年圖五卷、通志八卷,進呈御覽,英宗悅之,命設局辟,續修歷代君臣事蹟。光奏調劉恕、劉攽、范祖禹協修。攽修漢史長編,恕修魏晉南北朝長編,祖禹專司唐史。光擬作總綱與每年提綱,助手
						
						
					 
					 
					史部·地理类
						水经注
						四部丛刊景印武英殿聚珍本
						【簡介】水經注,北魏酈道元撰。是書以桑欽水經爲綱,廣征博引,注文二十倍于原經,凡四十卷,述河水、江水等千二百五十二道川瀆。以水道爲綱,支流爲目,旁征史傳地志,時參親身見聞。清人全祖望稱「其考據之精,敍事之雅,六朝罕有儔匹」。【撰述】酈道元撰水經注,歷經寒暑廿載。其過程約分三階:首爲廣征群籍,博采山海經、漢書地理志以降文獻四百餘種,兼收碑碣譜牒;次爲參驗目擊,道元曆仕北疆,親溯桑幹、濮沱諸水,驗諸目
						
						
					 
					 
					集部·别集类
						蔡中郎文集(蔡中郎集)
						四部丛刊景印兰雪堂铜活字印本
						【簡介】蔡中郎文集,漢蔡邕遺著。原本早佚,今本乃宋人輯佚重編,凡十卷,附外傳一卷,存詩賦碑銘章奏等百二十餘篇。其文風沉博絕麗,碑銘承兩京樸茂之氣,辭賦開建安駢儷先聲,足見一代宗匠風骨。【撰述】是集撰輯源流頗艱。邕原集十二卷亡于董卓之亂,隋唐志著錄僅存十卷。今本乃宋人陳應行、許詢等據後漢書、文選、藝文類聚諸書輯佚重編,凡十卷,附外傳一卷,實爲裒合之功。其輯佚之法尤見匠心:如琴操篇合綴初學記、太平御覽
						
						
					 
					 
					子部·儒家类
						新语
						汉魏丛书本(万历刻、民国影印)
						【簡介】新語,漢太中大夫陸賈撰。凡二卷十二篇,蓋高祖命論秦失漢得之故,賈乃粗述存亡之征,奏之篇籍。是書雖僅萬餘言,然首倡儒學爲漢家制度,奠定「霸王道雜之」之基。【撰述】漢高祖初定天下,厭聽詩書,賈乃奏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遂受命著秦所以失、漢所以得者,凡十二篇。其書大旨宗儒而參道,道基開篇明「天生萬物以地養之」,無爲篇言「君子尚寬舒以苞身」,皆熔鑄黃老於儒術。至若辨惑斥方士虛誕,資
						
						
					 
					 
					史部·纪传类
						南史
						百衲本二十四史本
						【簡介】南史,唐李延壽承父遺志,私撰之南朝通史。其書合宋、齊、梁、陳四代爲一編,起宋武帝永初元年,終陳後主禎明三年,通敘百七十年興廢。是書文筆簡勁流美,如侯景傳敘台城之變,張麗華傳寫胭脂井事,皆有小說家鮮麗之色。是書存九品中正制之流變、僑舊士族之消長,雖偶有紕漏,實爲研治南朝史事之鑰樞。【撰述】唐李延壽承父大師遺志,窮十六年之功成書。延壽會通宋、齊、梁、陳四代正史,刪汰冗繁,補綴闕遺,蔚爲南朝百七
						
						
					 
					 
					集部·总集类
						重校古文观止善本
						清光绪二十八年善成堂刻本
						【簡介】散文總集。所選文章篇幅適當,以散文爲主,兼駢韻二體,既有長篇,又有短文。問世後三百年間,成爲最流行通俗之初學古文選本,常作私塾及學堂啟蒙讀本。【撰述】清吳楚材、吳調侯編選,吳興祚審定。三人爲從祖孫三代,興祚爲楚材從父,調侯爲楚材侄。是書成於康熙三十四年。書爲「正蒙養而裨後學」。「觀止」本于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觀周樂」,移用取爲書名。【體例】古文觀止選錄歷代散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共十二
						
						
					 
					 
					子部·道家类
						南华真经
						道藏本(正统刻)
						【簡介】南華真經者,周蒙莊周之書也。唐玄宗尊莊生爲南華真人,故詔改莊子是稱。今傳五卷本,乃明正統道藏所收,存晉唐古本之遺韻,爲道家玄言之淵藪。【撰述】莊子約成書于戰國中後期,漢書藝文志著錄五十二篇。西晉郭象刪定爲三十三篇,分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唐玄宗于天寶元年詔封莊子爲南華真人,其書稱南華真經。明正統道藏本以宋徽宗政和萬壽道藏爲底本,參校唐陸德明經典釋文等成書。確立三十三篇標準體系,融入道
						
						
					 
					 
					子部·杂家类
						梦溪笔谈
						四部丛刊续编景印明刻本
						【簡介】夢溪筆談,宋沈括存中撰。其囊括天人,經緯百科,堪稱中國科技之里程碑。括博通古今,尤精曆算星象。是書載其制渾儀、考曆法、辨藥石之術,詳錄活字印刷、石油制墨、指南針用法等創見,泰西學者嘗譽之爲「十一世紀科技座標」。其考辨篇什,如解「虹乃雨中日影」之理,證「滄海桑田」之論,皆發前人所未發。至若典章故實,朝野見聞,亦纖悉備載。如記范仲淹新政、慶曆軍制、茶馬貿易諸事,足補正史之闕。是書文筆清峻,言必
						
						
					 
					 
					史部·纪传类
						隋书
						百衲本二十四史本
						【簡介】隋書,唐貞觀朝官修正史。其書述隋代三十八載興亡,兼載梁、陳、北齊、北周典制,堪稱六朝文獻之總匯。其文風簡淨峻切,論贊多出魏徵手筆,如高祖紀後論「其始也勤,其終也怠」,直揭治亂之機。然宋人晁公武指其「頗涉隱諱」,于唐室先世在隋事蹟多所回避。【撰述】隋書,唐貞觀三年詔魏徵總知綱紀,顏師古、孔穎達、許敬宗等分撰。十年成紀傳五十五卷,十五年續成志三十卷,蓋五代史志獨附隋書以傳。其書撰述之要,首重鑒
						
						
					 
					 
					集部·词类
						人间词话
						民國十七年文化學社鉛印本
						【簡介】民國大師王國維力作,靳德峻箋證。品評晚唐、五代、南北宋詞人及其作品,功利深厚,字字珠璣,乃與論語、詩經比肩之國學經典。【撰述】王國維身處晚清,政府崩潰,社會失控,價值紊亂,個體迷茫。光緒二十八年,王國維因病回國,身體虛弱且性格憂鬱,因轉攻哲學,「人生之問題,日往復於胸臆,自是始決計從事於哲學的研究」。望能揭示人生真理,擺脫痛苦。光緒三十三年,又感歎:「哲學上之說,大都可愛者不可信,可信者不
						
						
					 
					 
					集部·别集类
						笺注陶渊明集
						四部丛刊景印元翻宋本
						【簡介】箋注陶淵明集十卷,宋湯漢箋注,宋末李公煥輯並作總論,乃陶集箋釋之祖槧,匯宋賢精研之粹,開後世集注先河。此集熔經義考據、詩話、品藻於一爐,非唯注陶,實注晉宋風雲也。淵明「質而實綺,臒而實腴」之境,得李箋而愈彰,誠如蘇軾所言:「初視若散緩,熟讀有奇趣。」【撰述】宋末廬陵李公煥以湯漢陶靖節詩注四卷爲基,參校北齊陽休之十卷本、北宋庾仲容子鈔節本、曾集刊二卷詩文本等,尤重湯注發微之功,如述酒詩注「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