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排文档
集部·诗文评类
六一诗话(六一居士诗话)
百川学海本
【簡介】宋歐陽修撰。爲最早以「詩話」爲題之論詩著作,論文爲主,記詩壇軼事,兼記本事,以資閑談。【撰述】亦稱六一詩話、歐公詩話、歐陽永叔詩話。原題詩話,後人改稱六一詩話。歐陽修退居汝陰,熙寧四年致仕後所作,爲晚年最後之筆。記北宋及唐人詩語,後言及蘇軾、梅聖俞。有敍述詩壇掌故,記詩人軼事,摘評詩句,考訂文字等。內容較雜,無嚴密繫統。所引梅堯臣論詩之語「詩家雖率意,而造語亦難;若意新語工,得前人所未道者
史部·纪传类
唐书
百衲本二十四史本
唐代二百八十九年紀傳體史書。全書二百二十五卷,其中帝紀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傳一百五十卷。北宋宋祁﹑歐陽修等奉敕撰,歷時十七年,嘉祐五年成書,曾公亮進呈,其進唐書表稱較舊唐書「其事則增於前,其文則省於舊。……立傳紀實,或增或損」。如舊唐書帝紀三十萬字,新唐書簡為九萬字;新唐書刪去舊唐書六十一人列傳,增寫三百三十一人;增志三篇,表四篇。新唐書增寫兵志、選舉志、儀衛志,爲正史首創。兵志記軍事制度
史部·纪传类
陈书
百衲二十四史本
【簡介】陳書,唐姚思廉撰。貞觀十年成書。記載上起陳霸先代梁,下至陳禎明三年共三十三年史事。詳錄高祖陳霸先開國、後主陳叔寶亡國之事,並及門閥政治、江南經濟、佛道流變。書中特重實錄精神,雖爲官修,猶斥陳后主荒淫,錄將帥忠勇,文筆簡潔,頗具史家風骨。【撰述】唐太宗貞觀三年詔令姚思廉、魏徵同撰梁、陳二史,然「魏徵雖裁其總論,其編次筆削,皆思廉之功」。思廉參照顧野王、陸瓊、傅縡等人著作寫成。魏徵爲本紀及皇后
史部·纪传类
三国志
百衲本二十四史本
【簡介】晉陳壽撰,南朝宋裴松之注。是書記魏文帝黃初元年至晉武帝太康六年近百年魏、蜀、吳三國史事。是書文筆簡潔、剪裁得當。惟史料不豐,失之簡略,且時有曲筆回護之文,不及史記直抒胸臆。【撰述】魏、吳二志參考魚豢魏略,王沉魏書,韋曜吳書等。蜀無書,多據實地採訪、見聞所得。三志原本獨立,後世合爲一書。宋文帝以陳壽三國志太過簡略,詔令裴松之作注,于元嘉六年完成。松之遵「一曰補闕、二曰備異、三曰懲妄,四曰辯論
集部·词类
碧鸡漫志
明抄本
【簡介】中國宋代首部有系統詞學理論著作,考證曲調源流,辨析史料傳聞,論詞別樹一幟。【撰述】宋王灼撰。紹興十五年終,灼適居成都碧雞堂妙勝院,與友人交遊、論樂,歸後則「緣是日歌曲,世所見聞,乃考曆世習俗,追思平時論說,信筆以記」,加以增廣編次,於紹興十九年春成此書。是編詳述曲調源流,首爲總論,述古初至唐、宋聲歌遞變之由;次列二十八曲,詳述其得名之由來、歷代聲歌之遞變。是書搜羅豐富,用力甚勤,見解精闢,
史部·纪传类
汉书
百衲本二十四史本
【簡介】漢書,又稱前漢書,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前四史」。記事上起西漢高祖元年,迄于劉玄更始二年,凡二百三十年史事。【撰述】東漢班固撰。固父彪亦爲史家,以史記所記史實止于漢武帝太初間,乃作後傳六十餘篇。彪死,固奉漢明帝詔補撰。曆二十餘年,初具規模,文辭淵雅,包舉一代。惜未完而卒。所遺八表由固妹昭補寫,天文志由昭弟子馬續補寫。【體例】計一百篇,一百二十卷。書分十二本紀、
集部·词类
石湖词
知不足斋丛书本
【簡介】田園詞宗,紙上犁痕。范成大詞集,詞中有畫,畫外有史,風雅之驅,文武補遺,開宋詞「新田園派」先河。【撰述】南宋范成大撰。石湖在蘇州府城西南,宋范成大爲執政時,有別墅在湖上,孝宗御書「石湖」二字以賜,其名始顯。成大初以詩名,後亦以詞名。據永樂大典所引,宋本范石湖大全集載有詞。惜舊本今已不可見。明鮑廷博輯錄八十九首,刊入知不足齋叢書中。然鮑本疏於校勘,彊村叢書本「附補遺一卷及校記」據王鵬運校知不
集部·词类
断肠词
明毛氏汲古阁刻本
【簡介】斷腸詞,南宋朱淑真撰。其詞多幽怨,蓄思含情,流於感傷。筆意詞語皆清婉,誠閨中之秀,女流之傑者。【撰述】朱淑真生於仕宦之家,能畫,通音律,尤善詩詞。早歲不幸,父母失審,不能擇伉儷,乃嫁市井民爲妻,終日抑鬱。每臨風對月,觸目傷懷,皆寓於詩詞,以寫其中不平之氣。然知音難遇,終悒悒抱恨而終。雙親將其不幸歸結於詩詞,便付之一炬,倖存詩詞百無一二。其詞世久無傳,僅書錄解題載一卷,臨安王唐佐爲之立傳。宛
史部·纪传类
五代史记
百衲本二十四史本
原名五代史記,書述自後梁開平元年至後周顯德七年共五十三年歷史。宋歐陽修編撰。後爲區別五代史,故稱新五代史。全書共七十四卷,本紀十二卷、列傳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譜十一卷、四夷附錄三卷。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朝本紀、列傳合而爲一,依時序先後編排。列傳分各朝設立家人傳、臣傳、死節傳、死事傳、一行傳、唐六臣傳、義兒傳、伶官傳、宦者傳、雜傳等名目。每類傳目,各有所旨。是書大加繁削舊五代史志篇,
史部·纪传类
旧五代史
百衲本二十四史本
原名五代史,亦稱梁唐晉漢周書。書述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五十四年歷史。宋太祖開寶六年命宰相薛居正監修,盧多遜、扈蒙、張澹、李穆、李防等同修。後為區別五代史記,故稱舊五代史。全書共一百五十卷,紀六十一,志十二,傳七十七。按五代斷代為書,梁書、唐書、晉書、漢書、周書各十餘卷至五十卷不等。志則爲五代典章制度,雜傳則記各割據政權。是書取材各朝實錄及範質五代通錄,文獻完備;且修史時距五代未久,史料豐
集部·词类
漱玉词
明毛氏汲古阁刻本
【簡介】漱玉詞,又名易安詞,宋李清照撰。清照詞上承馮延巳、李煜、晏歐、歐陽修,以蘊藉含蓄見長,以故爲新,以俗爲雅,倜儻有丈夫氣。【撰述】李清照生於書香門第,早年生活優裕,其父乃「蘇門後四學士」之一,藏書甚富,宋史有傳。其母善文詞。清照自少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晁補之極稱之。年十六,作詞章〔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此詞奇氣橫溢,轟動京師,當時文士莫不擊節,未有能道之者,後世亦傳誦焉。建中辛巳,
集部·诗文评类
四六谈麈
百川学海本
【簡介】宋代新型駢文批評著作。論四六文,多以命意遣詞分工拙,尤切中南宋之弊。【撰述】宋謝伋撰。宋元駢文批評類書。駢儷之文,以六朝及趙宋一代爲最佳。所謂四六,指駢文;談麈,意爲閒居清談。論駢文者,睹記所及。自序言:「山居歷年,飽食終日,因後生之問,可記者輒錄之,以資贊學之一事,如古今五七字話,題爲四六談麈云,他時有得,當附益諸。」伋以爲四六之工,在於剪裁,經語對經語,史語對史語,詩語對詩語,方妥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