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籍资料目录
共4660种,1,334.52GB
集部
→
总集类
版本 | 古籍名称,卷数,著者,版本 |
---|---|
《重校古文观止善本》六卷,清吴乘权辑,附《国朝文》一卷,清吴大职辑,清光绪二十八年善成堂刻本。是书乃古文选本之翘楚,集历代名篇,选文精湛,评点详明,为后世学子研习古文之津梁。
吴乘权,字楚材,浙江山阴人,博学多通,尤擅古文。其辑《古文观止》,自周秦以至宋元,择其精粹,凡六卷,共二百二十二篇。所选文章,或为史传,或为论说,或为书序,或为碑铭,体裁多样,文笔各异。每篇之后,附有吴氏评语,析其章法,论其词句,指点精微,启迪后学。此书问世,风行海内,士子争相传诵,视为古文之圭臬。
后吴大职辑《国朝文》一卷,补录清初名篇,与前六卷相得益彰。善成堂所刻此本,校勘精审,刊印工整,为清末佳刻。卷首有序,述其编纂之旨,称欲使学者观止,得古文之精髓,以涵养性灵,增益文采。是书流传至今,仍为研习古文者所重。
盖古文之学,承千年之文脉,载圣贤之道统。吴氏兄弟辑此二书,既广采博收,又精挑细选,使读者得以窥古文之堂奥。读其文,则文章之起伏,字句之锤炼,脉络之贯通,一览无遗。习其法,则笔力之雄健,意境之深远,思致之绵密,潜移默化。是以《古文观止》一书,不仅为读本,更为法书,诚为古文之宝鉴,学者之明灯也。
![]() |
|
《文苑英华辨证》十卷,南宋彭叔夏所撰也。彭氏潜心典籍,精于校雠,是书乃其辨正《文苑英华》之讹误者也。《文苑英华》者,宋初李昉等编纂之巨篇,集唐五代诗文之大成,然因卷帙浩繁,难免讹舛。彭氏于是书,逐篇考订,一一厘正,以求其真。
是书以武英殿聚珍版为底本,木活字印行,复有江西、福建、广东三地重刻。武英殿版本,字体工整,版式精美,然木活字印制不易,每有错植之虞。江西、福建、广东三地重刻,虽仿武英殿之旧,然各具特色。江西本字迹遒劲,福建本版式紧凑,广东本则字体秀丽,各有所长。
彭氏之辨正,条分缕析,考据精详。其所辨者,或为文字之讹,或为作者之误,或为年代之舛,凡此种种,皆一一正之。其引据之广,上溯六朝,下及唐宋,旁涉子史、类书、碑刻,无不搜罗殆尽。其所辨正,非惟校勘之细,亦有益于文史之考证。
是书之价值,不仅在正《文苑英华》之讹,更在示人以校雠之法。彭氏之辨正,非徒逞才炫博,实乃实事求是,务求其是。其治学之严谨,考据之精审,为后世之典范。今日观之,彭氏之书,实为古籍校勘之瑰宝,亦为文史研究之津梁。
然是书亦有不足之处。彭氏所辨,虽精审详密,然偶有疏漏,未能尽善。其所据之版本,虽为善本,然未必尽得原书之真。且其所辨正者,多限于文字之讹,未能深究文义之是非。然瑕不掩瑜,彭氏之书,仍为校雠之佳作,为后世所重。
总之,《文苑英华辨证》十卷,彭叔夏之精作也。其辨正之细,考据之精,校雠之严,皆为后世所推重。是书之刊行,为古籍之整理、文史之研究,皆大有裨益。今观其书,犹可见彭氏治学之严谨,亦可窥宋人校雠之风貌。
|
|
《唐诗三百首注释》六卷,乃清季章燮所注疏,孙洙所编。此书辑录唐代诗家巨作凡三百首,章燮注疏精详,诠释诗中典故、词义,颇为博洽,其用心之深,可见一斑。《唐诗三百首续选》六卷,则清人于庆元所编,以补前书之未备,增选唐诗精品,使读者得以更览唐韵之全貌。二书合璧,集唐贤佳构为一帙,诚为后世研习唐诗者之津梁也。
光绪十四年,京师龙文阁书室刻印此二书,版刻精良,字体端正,纸张洁白如雪,墨色浓郁,实为清代刻本之佳品。龙文阁乃京师著名书坊,其刻书以工巧著称,故此书不仅为学术之珍,亦为收藏之宝也。
观此二书,所选诗篇,大抵为唐诗之精华,既有李杜之雄浑,亦有王孟之清雅,更有其他名家之佳作。章燮注疏,尤重诗中之意境与情感,往往旁征博引,阐发诗中微言大义,令人读之,恍如置身于诗境之中,深感唐贤之才情与胸襟。于庆元所辑续选,亦不遑多让,所增诗篇,皆能承前书之脉络,续唐音之余韵,使二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此书刻印于清季,正值西学东渐之际,国学渐衰,然此书之问世,实为保存国粹之举,亦见当时士人对传统文化之坚守与传承。光绪十四年,距今已逾百年,然此书之价值,未因时光流逝而减损,反因岁月添色,愈发珍贵。
今人读此书,既可览唐贤之佳作,亦可窥章燮、于庆元等清儒之学术成就,更可感龙文阁刻本之艺术魅力。诚可谓一书而三善兼备,读者若能静心研读,必可于唐诗之海中,寻得无穷之乐趣与感悟也。
![]() |
|
![]() |
《新刻解注和韵千家诗选》二卷,乃南宋谢枋得所编,明代汤显祖校释之诗选。此书成于明万历年间,刊于文华轩。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南宋名儒,以文名著于当世,所编诗选,精选唐宋诗人之佳作,辑为《千家诗选》。其书流传久远,然经年累月,版本繁杂,文字讹误,故汤显祖重加校释,以正其本。
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明代戏曲大家,其学博通古今,尤擅诗赋。彼深感谢氏诗选之价值,遂悉心校订,增补注释,使其文辞雅正,义理精审。此书之刻,不仅存先贤之遗编,亦显汤氏之学识。
《新刻解注和韵千家诗选》二卷,卷一所选多为唐代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等大家之作,卷二则以宋代诗人为主,如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名篇。每首诗句,皆附汤显祖之注解,或有引经据典,或有考辨史实,务使读者明其旨意,悟其妙处。汤氏之注,辞简意赅,深入浅出,为后世研读《千家诗选》者所重。
此本为明万历年间文华轩刊刻,刻工精良,版式整齐,字体清秀,纸张优良,可谓古籍中之上品也。其书不仅为研习诗文者所宝,亦为藏家所珍。明万历间,正值文学鼎盛之际,此书之刊刻,更增文坛之光彩。
《新刻解注和韵千家诗选》二卷,实为唐宋诗选之集大成者,谢氏之编,汤氏之释,相得益彰,使此书成为文学史上之不朽经典。后世学者,读之以探古人之文采,习之以窥诗词之精妙,诚可谓文学之瑰宝,文化之遗产也。
![]() |
![]() |
《元人选元诗》者,清人罗振玉所辑,清光绪三十四年连平范氏双鱼室刻本。此书乃集元代诗人之作,罗氏悉心搜罗,择其精华,以传后世。罗振玉,字叔言,号雪堂,浙江上虞人,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精于金石、甲骨、古籍之学,著述颇丰。其辑此书,实为存一代之诗风,补文献之阙佚。
《元人选元诗》之编纂,始于罗氏对元代诗文之热爱与重视。元代文坛,异族统治之下,文化交融,诗风多元。然其时诗作,多有散佚,不见流传。罗氏有感于此,遂广辑元代名家之诗,择其佳者,编为一帙。所辑之作,或出自名家,或为无名之士,然皆有可观之处。罗氏考订严谨,每首诗皆详注作者、出处,俾后人查考无虞。
此书分卷编次,条理井然。每卷之前,罗氏皆作小序,述其编纂之旨,论诗之得失。其论诗也,不专主一家,既重诗之工巧,亦重诗之性情。观其选录,元诗之流风余韵,可窥一斑。书中所录,或慷慨悲歌,或婉约清丽,或写景寄怀,或论史抒怀,皆能反映元代社会之多方风貌。
连平范氏双鱼室刻此书,精工细作,版刻清晰,纸墨俱佳,为清季刻书之精品。范氏乃清季著名刻书家,其刻书以质量上乘著称,此本《元人选元诗》尤为其所刻之珍品。卷首有罗氏自序,述其辑书之始末,书中每页皆版心镌有“双鱼室”字样,足见其刻印之精审。
此书之流传,不仅保存了大量元代诗文,亦为研究元代文学、历史、文化之重要资料。罗氏之辑书之功,诚不可没。后世学者,得此书而读之,或可窥元代诗坛之盛况,亦可见罗氏辑书之苦心。罗振玉虽处清末民初之际,然其学术之精,著述之富,实为一代之翘楚。此书之辑刻,亦为其学术成就之一端也。
总之,《元人选元诗》一书,乃罗振玉辑录元代诗文之精华,连平范氏双鱼室精心刻印,保存了元代诗歌之多样性,为后人研究元代文学提供了宝贵资料。罗氏之学术贡献,尤以此书为著,可谓功在千秋。
![]() |
本网所整理收集的公共领域版权的古籍电子版,均来自网络,仅用于交流、学习,非商业用途。如个别有侵权嫌疑,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