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籍资料目录
共4660种,1,334.52GB
子部
→
释家类
版本 | 古籍名称,卷数,著者,版本 |
---|---|
![]()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乃十六国后秦之际,西域高僧鸠摩罗什所译。此经为般若类经典之精华,言简意赅,阐扬空性妙理,为禅宗所重,亦为大乘佛教之根基。其文辞优美,义理深邃,流传千古,影响深远。
元至正元年,江陵刊经所刘觉广主持刻印此经,采用朱墨套印之法,实为典籍印刷之创举。朱墨套印者,朱色为正文,墨色为注释,两色交相辉映,醒目而悦目。此举不仅便于读者区分经注,更显古雅之态,堪称印本之佳构。
此本《金刚经》,字体秀丽,行格疏朗,朱墨分明,印刷精良,足见江陵刊经所工匠之匠心独运。其版本稀贵,为后世藏书家所宝,亦为学者研究元刻版本之重要资料。
佛家有云:“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金刚经》所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正与此意相合。此经不仅为修道者之指南,更为世人洞悉人生真谛之明灯。
今人得此元至正元年刘觉广江陵刊经所刻朱墨套印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当珍惜其版,研习其义,以期悟得般若智慧,得证菩提之道。此经之价值,非仅在于其版本之稀罕,更在于其所传佛法之深远,实乃佛教文化之瑰宝,中华典籍之明珠也。
![]()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乃唐朝玄奘法师所译,为佛教经典之一。此经以药师琉璃光如来为主尊,详述其本愿功德及修持法门。经中所述,药师琉璃光如来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以十二大愿度化众生,解救病苦,赐予安乐,成就无上菩提。其功德广大,能除一切众生病患灾厄,亦能令众生获得智慧、福德、长寿等种种殊胜利益。
是经之价值,于佛教尤为重要,尤以药师法门为众生所尊崇。药师琉璃光如来以其大悲愿力,度化众生脱离病苦、贫苦、恶道之苦,使众生获得身心安宁,修行无碍。经中详载药师如来的本愿功德及修行法门,如持诵药师名号、供养药师佛像、修习药师咒语等,皆能成就广大功德,消灾免难,增福增慧。
此经之版本,为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清圣祖玄烨亲笔写本,价值卓绝。康熙皇帝身为一国之君,亦以文治武功闻名于世,其对佛教之推崇,由此可见一斑。此写本字体工整,笔力遒劲,墨色浓淡相宜,纸墨俱佳,实为书法艺术之珍品。且此经为皇帝亲手所书,更为其增添了一层特殊的历史意义与文物价值。
是经之流传,既得益于玄奘法师之精妙翻译,亦仰赖于康熙皇帝之虔诚书写。二者相结合,使得此经不仅为佛教经典之瑰宝,亦为书法艺术之杰作。今人观此经,既能体悟药师如来的无量功德,亦可欣赏康熙皇帝的精湛书法,实为难得之机缘也。
综上所述,《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不仅为佛教经典之重要组成部分,亦为书法艺术之瑰宝。其内容博大精深,功德广大无边,为众生修持之指南。而清康熙年间玄烨亲笔写本,更为此经增添了独特的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堪称传世之珍品也。
![]() |
|
《成唯识论》,凡十卷,唐代高僧玄奘法师所译,乃唯识宗之根本经典也。此论源自印度论师世亲菩萨之《唯识三十颂》,历经护法、安慧诸大德演绎,终成此论。玄奘法师远赴天竺,求法取经,归国后广译经论,此《成唯识论》即其重要译著之一,旨在阐释唯识之深奥义理,明心见性,破除迷障。
此本为明万历四十至四十二年陈瓛海宁刻本,乃明代刻书之佳品也。陈瓛者,海宁人也,笃信佛教,因感佛法甚深,唯识难明,遂发心刊刻此论,以期广布流传,普利众生。其刻工精良,字迹清晰,版式疏朗,纸张上乘,可谓明代刻本之典范。此本流传至今,虽历经沧桑,然保存完好,实为佛教典籍中之珍本也。
《成唯识论》之内容,旨在阐明唯识无境之理。论中首明唯识之要义,谓一切法皆依识而显现,外境实无,唯识所变。次明诸识之相,谓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八识,各有其功能与作用。后明转识成智之道,谓修行者通过观心、破执,最终转八识为四智,证得佛果。
此论深奥玄妙,义理精微,非浅学者所能窥其堂奥。然其于佛教哲学之贡献,实不可估量。其影响不仅限于佛教内部,更广泛渗透于中国哲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陈瓛之刻本,不仅为佛教徒所珍视,亦为历代学者所推崇,乃研究唯识思想不可或缺之重要文献。
总之,《成唯识论》十卷,玄奘法师所译,陈瓛海宁刻本,乃佛教典籍中之瑰宝。其义理深远,其刻工精美,实为中华文化之瑰宝,学者宜珍视而深研之。
![]() |
|
![]() |
古德玄奘,取经西天,深究佛理,译经度众。有《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者,乃地藏菩萨之根本大经,其旨精深,义理幽微。昔有赵城金藏本,存于大藏,为世所珍。
是经十卷,分门别类,演说地藏菩萨之广大愿行,及其所证之无上甚深法门。其论地藏之十轮,即十种弘誓大愿,皆以济度众生为本,利乐有情为宗。由是观之,地藏菩萨之悲愿,诚如大地之能载,其德行之深广,亦如虚空之无际。
初卷始论地藏之名义,及其在佛教中之地位,次及菩萨之行愿,展示其普度群迷之决心。继而论地藏之所学所修,彰显菩萨修学精进之精神。复次阐扬地藏所证之境,与其所化之众生,说明菩萨度生无休之誓愿。
中卷详述地藏十轮之内容,每一轮皆以救拔众生为宗旨,菩萨依此十轮,运教化之舟楫,启生死之迷蒙。其言妙理,皆显地藏救世济人之深心。
后卷则总论地藏功德,及修习此法门之利益,并教导大众如何依经修行,以成就无量功德。其论圆融,思之令人法喜充满。
总之,《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乃佛教瑰宝,其修习之者,可离苦得乐,超升彼岸。此赵城金藏本,历经千年,传承至今,犹存于世,殊为不易。吾人得遇此经,当深生敬信,勤加修习,以无上正法,速证菩提。
![]() |
本网所整理收集的公共领域版权的古籍电子版,均来自网络,仅用于交流、学习,非商业用途。如个别有侵权嫌疑,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