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籍资料目录
共4660种,1,334.52GB
子部
→
农家类
版本 | 古籍名称,卷数,著者,版本 |
---|---|
《农书》二十二卷,元王祯撰,武英殿聚珍版书本,以木活字印行于世。此书乃农学之巨著,集古今农事之大成,为后世所宗。
王氏生于元朝,博学多才,尤精于农事。其书分卷有序,首论农事之要,次述耕稼之法,再言水利之利,终及农器之用。每卷皆详加考订,引经据典,务求其实。
书中所述耕稼之法,涵盖播、耘、获、藏诸环节,详述其时节、技巧与注意事项,可谓详尽无遗。其言水利,则论及灌溉、排涝、蓄水诸事,旨在以水养农,以农富国。至于农器,则图文并茂,详述其构造、用途与改进之法,以便农夫之使用。
尤为可贵者,王氏于书中多处强调因地制宜之理,主张因时、因地、因物而制宜,以求农事之最大效益。其言“农事有常,而常中有变,变中有常”,实为千古不易之论。
武英殿聚珍版书本,为清朝官方所刊,以木活字印行,字体工整,版面清晰,为后世所重。此书不仅为农学之宝典,亦为文化之瑰宝,其价值不可估量。
综上所述,《农书》二十二卷,为王祯之心血结晶,亦为元朝农学之巅峰之作。其内容丰富,论述精辟,至今仍为农学研究者所重,实为不朽之作也。
|
|
《农桑辑要》七卷,元司农司所撰,为我国古代农桑之经典。此书辑录农事、蚕桑之术,集历代农学之大成,旨在助农兴邦,利国惠民。其内容详实,条理明晰,凡耕种、施肥、灌溉、收获、蚕桑、纺织之法,莫不备载,实为农桑之宝典。
是书初刊于元,后几经重刻。武英殿聚珍版书本,为清廷所刊,用木活字印刷,工艺精湛,字体工整,实为珍本。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亦相继重刻,足见其影响之广,流传之远。各版本虽略有差异,然皆保留原书精髓,不失为研究古代农桑之重要资料。
《农桑辑要》不仅详述农桑技术,更载有农事节令、气象观测、土壤改良之法,兼及农具制作、农田水利之策。书中所述,多经验之谈,皆由实践而得,故切合实际,便于推行。其内容虽古,然所载技术,至今仍有借鉴之价值。
此书之编撰,实为元朝重农政策之体现。元廷设立司农司,专司农桑之事,编撰此书,旨在推广农桑技术,提高农业产量,以资国用。书中所述,既有利于提高农民之生产技能,亦有助朝廷之财政增收,可谓利国利民。
《农桑辑要》之价值,不仅在于其技术之详实,更在于其思想之深远。书中强调“农本”思想,主张“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倡导“务本重农”之道。此一思想,贯穿全书,实为我国古代农业社会之核心理念。
今观此书,虽历经数百年,然其内容依然熠熠生辉。其农桑技术之详备,农本思想之深刻,皆为后世所景仰。今人研究古代农桑,此书实为不二之选。其为我国古代农业文化之重要遗产,亦为中华文明之瑰宝,实应珍视而传承之。
|
|
《秘传花镜》六卷,清陈淏子所撰,康熙二十七年崇德堂刻本也。是书专论花卉栽培之法,兼及草木之性、种植之术,集园艺之精要,汇群芳之奥旨,堪称花草之镜鉴,园艺之圭臬。
陈淏子,字扶摇,号西湖花隐,浙江钱塘人,生于明末,长于清初。其人博学多识,尤精园艺,平生以莳花弄草为乐,深谙花卉之性、种植之道。因感时人种花多不得法,遂著此书,以传其秘,以广其道。
是书凡六卷,卷一总论花卉栽培之要旨,详述土壤、水肥、时令、气候诸要素,为全书之纲领。卷二至卷六,分门别类,论及百余种花卉之特性、种植之法、养护之术,每则皆附以图谱,图文并茂,便于对照。其所述之法,或承古训,或出己意,皆经实践验证,详实可靠。
《秘传花镜》之成书,正值清初园艺兴盛之际,其书一出,即广受推崇,视为园艺之宝典。其所述之法,不仅适用于庭院园林,亦可为田野农事之参考,故流传甚广,影响深远。康熙二十七年崇德堂刻本,字体工整,版式精美,图文清晰,为清初刻本中之佳品,今藏于多家图书馆,为研究者珍视。
此书虽为花卉之专论,然其所蕴含之园艺智慧、博物知识,非仅限花卉,亦可推及草木、果蔬,乃至农事耕作。陈淏子以花为镜,照见自然之道,其书不仅为园艺之指南,亦为博物之良友,学者读之,可得无穷之益。
综上所述,《秘传花镜》六卷,乃清陈淏子所撰花卉栽培之专著,其书详述花卉之性、种植之法,图文并茂,实用性强,为清初园艺之重要文献。康熙二十七年崇德堂刻本,不仅版本精良,且保存完好,为今人研究清初园艺提供了宝贵资料。
![]() |
本网所整理收集的公共领域版权的古籍电子版,均来自网络,仅用于交流、学习,非商业用途。如个别有侵权嫌疑,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