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籍资料目录
共4660种,1,334.52GB
子部
→
术数类
版本 | 古籍名称,卷数,著者,版本 |
---|---|
《星经》二卷,乃汉代石申与甘公所合撰,是书为天文历法之经典,汉魏丛书本之一,传世有万历、嘉魔两刻。
石申,汉之天文学家,精研星象,独步当世;甘公,亦天文学大家,二人共著此书,集天文之大成,详述星象运行之规律,考究日月星辰之轨迹,为后世研究天文者所重。是书首卷论天体之构成,述星辰之序位,次卷详记星宿之度数,并附星图,以明其方位。其文辞简练,意旨深远,既承先秦天象学之遗绪,又启后世天文研究之新篇。
万历、嘉魔两刻,皆为后世学者所校订刊刻。万历本,字迹清晰,刻工精美,传本较多;嘉魔本,则于文字稍有增删,更显精练。二刻虽略有差异,然皆存原书之精华,为今人研究《星经》之重要版本。
此书于汉魏之际颇为流行,历代学者多所引用,影响深远。其所述星象,与后世天文观测相吻合,足见其科学价值。然因年代久远,其书多有残缺,幸得后人辑佚补缺,得以传世。
今观《星经》二卷,虽是古之遗编,然其论天测地,详述星辰,实为天文历法之重要文献。研究此书,不仅可窥古代天文学之盛况,亦可为今之天文研究提供珍贵资料。是书之传,诚为后世之幸也。
|
|
![]() |
《天罡地煞图》一卷,清人陆谦所绘,岁在道光乙未(1835年),日本摹描其本。斯图之成,乃仿古制,集天罡地煞神将之形貌于一幅,以显其威仪,寄其神妙。
昔者,天罡地煞之说,源远流长,盖本于道家之典籍,流传于民间之口耳。天罡者,天之正星,地煞者,地之邪星,二者相辅,以统天理地序,护国卫民,驱邪降妖。陆谦氏,博通群籍,精于绘事,乃欲以丹青显此神将之形,俾人观而仰之,思而敬之。
此图之作,考究周详,布局严谨,天罡三十六人,地煞七十二人,各具其形,各显其态。天罡多威猛,目如电光,身披金甲,手持神器,气宇轩昂;地煞或狰狞,或奇谲,形态各异,亦有手持兵刃,或有驾驭异兽,皆彰其灵异之能。
日本摹描此图,亦显精深。摹者虽东瀛之士,然心中之敬,手中之工,不逊华土之匠心独运。笔画之间,一丝不苟,色彩之施,恰到好处,使得原作之精神,得以再现,不失毫厘。
细观斯图,不独为艺术之瑰宝,亦是道统之传承,民俗之写照。借图以识天罡地煞,亦可知古人对于天地之崇拜,对于神明之虔敬。图之所载,非徒为美术之欣赏,更为文化之研究提供珍贵资料。
嗟夫,陆谦之《天罡地煞图》,流传至今,虽历经沧桑,而摹描之本,依旧光彩照人。此图之存在,不仅为后人窥见古代神话之窗口,亦为艺术与信仰交织之见证,诚可宝也。
![]() |
〈三历撮要〉
一卷
.明末虞山毛氏汲古阁影宋钞本
《三历撮要》一卷,明末虞山毛氏汲古阁影宋钞本,乃古籍中之珍品也。毛氏汲古阁,自明代以降,以藏書之富、刻書之精闻名于世,其所钞宋本,尤为后人所重。此书乃毛氏据宋本影钞,字画清晰,纸墨精良,实为研究古籍版本之重要参考。
《三历撮要》者,盖集三历之精华,撮其要义而成书。三历者,或指《大衍历》、《授时历》、《崇祯历》等历法之属,然具体所指,尚待考证。书中所载,多涉历法之推算、天象之观测,以及节气之安排等事,实为古代天文历法之重要文献。古人重历法,以定农时、测灾祥、卜吉凶,故此书之价值,不言而喻。
毛氏汲古阁影宋钞本之特点,在于其力求忠实于宋本之原貌。钞本之行款、字体、版式,皆与宋本无异,故可视为宋本之化身。且毛氏钞本,多经校勘,错误较少,较之他本,更为可信。此书之影钞,不仅保存了宋本之旧观,亦为后世研究历法提供了宝贵之资料。
此书之流传,历经数百年,迭经兵火,幸得保存,实属不易。今观此书,犹可见当时历法之精妙,古人智慧之卓绝。虽时移世易,然其价值,历久弥新。学者若能据此书而深入研究,必能于天文历法之领域,有所创获。
《三历撮要》一卷,虽篇幅不长,然其内容之丰富,价值之重大,实不可小觑。今人研究古籍,当以此为鉴,既重其版本之真,亦重其内容之实。如此,则古籍之研究,方能得其真谛,而古代文化之传承,亦将因此而得续矣。
![]() |
|
![]() |
〈新编相法五总龟〉
一卷
.万历十八年朝鲜写本
**《新编相法五总龟》简介**
《新编相法五总龟》者,乃相术之经典也,一卷存世,流传于朝鲜。此书成于明朝万历十八年,乃朝鲜儒生依中华相术编撰而成,实为相术之集成也。其内容广博,涉及面相、手相、骨相、体相、神相等五类,故名曰“五总龟”,盖取其总括之意也。
夫相术者,乃察人容貌、骨骼、神态,以测其吉凶祸福之术也。此书所载,非独论相貌之美丑,更重内在之气韵。其论面相,详辨五官之位,察其形色,以断贵贱、寿夭;论手相,则观纹路之深浅,推其命途之顺逆;论骨相,尤重脊骨、额骨,以定人之刚柔贤愚;论体相,则究形体之丰瘦,以测其贫富贵贱;论神相,则察目中之神采,以判其心性之善恶、智愚。
此书之编撰,既承中华相术之精髓,又融朝鲜本土之民俗,故独具特色。其文辞简洁,义理明晰,虽为相术之书,然其论理谨严,非荒诞不经者也。其内容虽涉玄奥,然亦不乏实用之方,故流传于朝鲜,深受士庶推崇。
万历十八年,朝鲜正值儒学兴盛之时,此书之编撰,亦受儒学影响,故其论相,多与儒家伦理相契合。其旨非徒以术数预测,而重在劝善惩恶,导人向善。故此书不仅为相术之典籍,亦为修身养性之指南也。
今观此书,虽距今四百余载,然其相术之理,仍可为后世所参。其文虽简,然其意深远,实为不可多得之古籍也。后世研习相术者,当以此书为鉴,取其所长,去其所短,庶几可窥相术之奥妙焉。
![]() |
《地理参赞玄机仙婆集》凡十三卷,乃明季张斋尧所参补,张鸣凤辑录。斯书刊刻于万历朝,崇正堂所梓行,实堪舆学之巨著也。其书以天地为经,山川为纬,参赞玄机,妙合阴阳。盖张斋尧博古通今,深谙地理,其所参补,皆取精用弘,辞简义赅。张鸣凤辑录之功,亦不可没,其博采众说,去芜存菁,使是书益加完备。
是书大旨,首论龙脉,详察山势起伏,水势环绕,以辨真龙正穴。次论砂水,审砂之高低,察水之曲直,以定吉凶祸福。终论穴法,细考穴之深浅,明辨气之聚散,以断富贵贫贱。其论理精微,法度森严,诚为堪舆家之圭臬也。其卷分门别类,条分缕析,或言形势,或论理气,或述砂水,或辨龙脉,无不备述详尽,令人豁然开朗。其文辞雅致,义理深邃,虽古奥难解,然反复推敲,自得其妙。
其间,有图有文,图文并茂,使读者一目了然。其图描绘山川形势,龙脉走向,栩栩如生。其文阐述阴阳变化,气脉流通,理畅辞达。张斋尧之参补,尤重实践,其所举案例,皆亲历目验,非空谈可比。张鸣凤之辑录,务求翔实,其所引典籍,皆广征博引,非臆测可拟。
是书之价值,不仅在于其所载堪舆之术,更在于其体现古人“天人合一”之思想。其所参补辑录,皆以人事应天象,以阴阳顺四时,以五行化万物,实乃天地人三才之道也。读是书者,既可察山川之形势,明龙脉之走向,又可参宇宙之玄机,悟生死之大道。故其书自问世以来,流传海内,影响深远,后世堪舆家,莫不奉为经典,珍若拱璧。虽历经数百年,其价值不减,诚为明代堪舆学之瑰宝也。
![]() |
|
《观象玩占》五十卷,明何通所撰,附《太乙玉鉴风雨全传》一卷,皆明蓝格彩绘抄本也。此书乃天文占象之集大成者,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可谓博大精深矣。
何通,号云泉子,博学多才,尤精天文历算之术。其书《观象玩占》,盖取法于古之《周髀》《甘石》诸家,兼采历代天文志、五行志及诸子百家之说,条分缕析,荟萃成编。其五十卷之巨,分门别类,详述天象、星占、气候、节气、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及其与人事之关联。凡日月星辰之运行,风雨雷电之变化,皆详加考订,以求其理。其中尤以星占之术为精,言天象之变,可测人事之吉凶,实为古人天道、人事相参之要旨也。
附《太乙玉鉴风雨全传》一卷,则专论太乙神术与风雨占卜之法。太乙者,古之神数也,多用于预测天时、年运、国祚等大事。此卷详述太乙推演之法,并结合风雨雷电之象,以占吉凶祸福。其法精微玄妙,堪称占卜术中之瑰宝。
此书为明蓝格彩绘抄本,字体工整,绘彩精妙,颇显明代抄本之风韵。蓝格者,乃明代抄书常用之格式,以蓝色栏界,清晰工致,便于阅读。而彩绘部分,多以朱、墨、青、绿等色勾勒天象、星图,生动形象,颇具艺术价值。
今观是书,虽为占星卜象之术,然其所含天文历算之知识,实为古人观测自然、探索宇宙之智慧结晶。其书之编纂,既承古人遗绪,又开后世新篇,诚为天文占卜之重要典籍也。后之学者,若欲深究天文、星占之术,此书实不可不读焉。
![]() |
本网所整理收集的公共领域版权的古籍电子版,均来自网络,仅用于交流、学习,非商业用途。如个别有侵权嫌疑,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