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籍资料目录
共4660种,1,334.52GB
子部
→
法家类
版本 | 古籍名称,卷数,著者,版本 |
---|---|
《商子》,凡五卷,东周战国时商鞅所撰,汉魏丛书本,万历年间刻印。商鞅者,卫之公孙也,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贤,未及荐而卒。鞅遂西入秦,说孝公以强国之术,孝公悦之,任为左庶长,卒至大良造,变法图强,秦以日盛。
是书也,乃商鞅治秦之纲领,法家之圭臬也。其言曰:“法者,国之权衡也。”又曰:“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其法之严,可见一斑。书中所述,皆以法治国、富国强兵之策,其要在于重农抑商、奖励耕战、严刑峻法、废除世卿世禄,使民务本而国富,兵强而敌畏。
商鞅之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然其法之严,亦招怨谤,孝公卒,惠王立,公子虔等告商鞅欲反,惠王车裂商鞅以徇,然其法卒不可废。
是书本于汉魏丛书中,万历年间刻印,流传至今,虽经沧桑,而字迹犹新,实为研究战国法家思想之重要文献。其书虽言法治,然其中亦寓有仁义,如曰:“法者,所以爱民也。”又曰:“仁者,爱人者也。”是知商鞅之法,非惟严苛,亦有仁爱之心存焉。
后世论者,或谓商鞅之法,过于严苛,然其强秦之功,不可没也。是书之存,亦为后世治国者之鉴,其价值不容小觑。今观是书,犹可想见商鞅当日变法之决心与气魄,其以法治国、强国富民之精神,至今犹有可取者焉。
|
|
《韩非子》二十卷,东周战国之季,韩非所撰也。韩非者,韩国之公子,法家之巨擘,师从荀卿,与李斯同门。其书集法家之大成,融汇儒、道、墨诸家之说,而成一家之言。韩非以法治为本,赏罚为用,兼以术、势,力倡君主专制,治国之道,悉在其中。
《韩非子》凡二十卷,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其书首卷为《初见秦》,终卷为《忠孝》,其间《五蠹》《说林》《难言》《孤愤》《奸劫弑臣》诸篇,皆其精要。韩非之文,峻峭犀利,论理严密,文辞简练,直指人心。其论法、术、势三者,尤为精辟。法者,国之纲纪;术者,君之驭臣;势者,君之威权。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韩非主张以法治国,赏罚分明,去私存公,使臣民皆守法而不敢逾矩。又倡君主操术以驭臣,兼以势位之尊,使臣下莫敢欺罔,国乃得治。
是书亦多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买椟还珠》《郑人买履》等,皆以浅喻深,发人深省。韩非之学说,虽为君主专制张本,然其洞察人性之幽微,分析政治之权术,实为后世治国者之圭臬。秦始皇读其书,叹曰:“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亦因韩非之学,得以佐秦,遂成帝业。
此书版本众多,清黄尭圃以宋本校勘,成《韩非子》校宋本,四部丛刊据以景印,流传至今。黄氏校勘精审,考据详实,使是书得以复其旧观,为后世学者所重。《韩非子》一书,乃中国法家之经典,亦为中华文化之瑰宝,其思想影响深远,至今犹有余响。
|
本网所整理收集的公共领域版权的古籍电子版,均来自网络,仅用于交流、学习,非商业用途。如个别有侵权嫌疑,请告知删除。